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多次提出“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满足群众的植绿护绿”要求。房山区是北京城市发展新区,是北京的“缩影”。在北京人起源的房山区选择建设国家级(北京)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开创义务植树新局面的具体体现。
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之一,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约9.4%。但不足地球表面积1/10的森林,却有着“人类文化的摇篮”、“天然蓄水库”、“金色宝库”、“绿色银行”、“地球之肺”等美誉。
1棵树1天可以蒸发400kg水,可满足1个人生活1个月所需的水量;1棵树1年可贮存1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1亩树林1天可释放氧气49公斤,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1亩树林1年可吸收各种粉尘20-60吨。
提倡全民义务植树正是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的一次全民发动,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全民绿色行动计划,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经验和中国策略。
该基地的建设,不但可为广大首都市民群众提供多种尽责形式实践,同时为全国创造经验,接待各方面义务植树的参观学习。远期可在基地中展示义务植树的文化,使基地升级为“活态化”义务植树“博物馆”,让义务植树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植入人心,为持续深入健康推进义务植,树积聚正能量。
实施单位情况介绍:
项目主管部门: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项目承办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项目支撑单位:北京绿化基金会
项目实施情况介绍:
首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南白岱村,北可远眺云居寺,东邻京昆高速,南抵张坊镇红酒庄园,西接南白岱新村社区,总面积960亩。基地内三面环山,负阴抱阳的小气候环境浑然天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义务植树形式”的重要讲话精神中,有两点是本方案落地的重要指南:其一,组织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植树活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其二,让人民群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因此,在“首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总体规划中,秉持“房山一片绿叶,首都一方蓝天;种植一颗绿树,实现绿色梦想”的设计理念和美好愿景,坚持“以绿护蓝,以蓝映绿”的规划原则,致力于三个方面概念性规划:
首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的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一轴、三环五区十八园”,具体是:
一心一轴:以基地入口综合体验示范区为核心,串联入口综合服务区、种植体验示范区、森林音乐厅成为整个基地的主轴线。
三环:基地内部西、北、东侧的丘陵将整个基地分为高中低三层阶地,进而形成各自成环又相互连通的三条不同阶地的游览体验环,即生态意识觉醒环、生态理念感知环和生态文明传播环。在生态意识觉醒环,通过对义务植树历史、义务植树由来、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和新形势下义务植树创新发展的科普,激活公众心中萌芽状态的生态意识;紧接着通过对树木知识的趣味科普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故事性科普,给公众创造有趣的自然体验;最后通过一系列观自然、享自然的升华体验,激发公众爱自然、呵护自然的自觉行动,并将这一行动融入日常生活点滴。
五区:结合基地现状植被条件、近期建设进度安排以及远期发展规划,将基地划分为五个功能分区,尽责抚育区、远期尽责抚育区、团体种植体验区、个人种植体验区和综合示范区。
十八园:贯穿整个基地,形成义务植树历史步道、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成果展、珍贵树木园、志愿者中心、亲子体验园、种植教学园、趣味年轮园等十八个寓教于乐又丰富多彩的景点,丰富公众的义务尽责体验和游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