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从沉睡资源到绿色资本的山乡蝶变

发布时间:2016/06/22

 土地承包到户了,林权证拿到手了,人跑外地打工去了,耕地撂荒了,森林等各种资源依然在呼呼沉睡,一个个空壳村、一户户空巢家庭愈显凋敝……一些地方司空见惯的景象,在贵州省安顺市,正在成为昨天的故事。


    一轮聚焦“富民强村”目标、意义堪比当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潮,正在安顺大地风起云涌。他们以“三权”促“三变”为改革抓手,以退耕还林还富还产业、石漠化治理治穷拔穷根为支撑点,融合推进大生态与大扶贫战略,农村各类沉睡的资源被激活,美丽的山乡再次沸腾起来。


    政策激励


    盘活沉睡的资源资产


    “长期以来,农村大量资源资产闲置,农民实际上是端着‘金饭碗’,过着贫困或相对贫困的日子。”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说,“我们积极探索的‘三权’促‘三变’农村产权改革新路径,就是要通过对包括林权在内的农村各类产权进行确权、赋权、易权,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除法律规定不能改变的权属外,让农村各类产权进入市场交易,使其在流动中增值,从而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发展山地特色高效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安顺市委、市政府谋定而后动,制定出台了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意见等一揽子?“三权”促“三变”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激活资源资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重大举措。


    ——许可和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林木、林地经营权入股到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连心、联动发展、增收致富,达到盘活森林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的目的,实现农民变股东。


    ——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将自己所持有的林木、林地经营权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平台进行交易,使其在流动中增值,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整合各级各部门投入农村发展生态建设的资金和扶持类财政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的前提下,落实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项目资金,引导农民通过合同或协议方式入股到经营主体,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享有股份权利。


    森林覆盖率达76.4%的平坝区塘约村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全村85%的农户将已确权的退耕还林地、耕地等产权通过流转的方式,入股到村里的金土地合作社,发展经果林、蔬菜基地和乡村旅游,实现全村资金统一管理、资源统一规划、产业统一发展、产品统一销售、改革红利统一分享,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由分散式向集中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村里各行各业红红火火,改变了农村“386199部队”的历史状况,80%以上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当上了股东,曾经的贫困村实现了向“小康示范村”的转变。


    塘约村只是安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三权”促“三变”改革,让安顺森林等各类资源资产的财产性价值属性和资本属性得到充分发挥,各地蓬勃发展的山地特色产业,打通了林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生态旅游实现了井喷式增长,美丽乡村变成了希望的田野。


    紫云速度


    退耕还林还富还产业


    “在没有确定退耕还林指标,没有任何项目支持,没有持续资金支持,甚至连苗木准备都不足的条件下,我们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林业局副局长张华说的这项“非常”任务,就是被人们惊叹的“紫云速度”:去冬今春,紫云干了一件“非常”之事,一口气退耕还林20万亩,干完了“十三五”规划5年的活!


    紫云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发生率达23.59%,石漠化严重、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十分繁重。


    作为贵州省重点生态功能县和限制开发县,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小康,紫云等不起,也不能靠,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后发赶超。


    立足丰富的坡耕地资源和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紫云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十三五”期间20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在去冬今春提前完成,以确保2019年前经果林挂果时能算出经济账,不拉全省和全国的后腿。


    他们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整合涉农资金、社会融资、政府贷款、农户入股融资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连片推进退耕还林,集中发展脱贫产业。


    为激发退耕还林的活力与动力,紫云采取先建后补的造林机制,推行土地使用者、造林专业队、公司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包苗木、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林”的“五包保”制度,一包三年,直至成活率、保存率达到85%以上。同时,做好项目包装,采取PPP运作模式,建立政府与社会资金合作的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投资。


    板当镇翠河村共有516户村民,加入石榴种植合作社的就有480户,占全村总人口的93%。能够吸引全村93%的人加入合作社,源于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村民以土地为股本,以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为股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为社员申领退耕还林补助存折,资金统一管理使用。3年后,果树挂果,收益全部返给社员,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每株提取10元的公积金维持运转。


    紫云以前所未有的气势,一个冬春完成退耕还林20万亩,栽下寄托百姓致富希望的山地特色经果林,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林业厅还专门组团,实地考察、学习紫云退耕还林的经验。


    秀水五股


    土地入股农民变股东


    “三权”促“三变”的政策春风,让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村民们像做梦一般:短短一年时间,秀水实现了从无集体资源、无集体资金、无集体资产的“三无”二类贫困村到生态秀水、美丽乡村的巨变,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5448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10038元。


    这一变化,得益于他们首创的“秀水五股”模式。2015年4月,祖籍秀水村的贵州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响应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企帮千村”大扶贫行动号召,投资帮扶秀水村组建了旅游、农业、花卉3家公司,实现公司化运作和管理,并创造性地实行了“秀水五股”模式,逐步实现贫困户与特色路子、产业链条、政策投入精准挂钩,走出了一条社会力量包干扶贫、山地高效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发展新路。


    秀水村支书张克智告诉记者,当年的土地承包、分产到户,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而村里现在按照“三权”促“三变”改革精神实施的“秀水五股”模式,让老百姓实现了共同富裕。


    张克智说,秀水五股是指人头股,占10%,秀水村民人人有份;土地股,占30%,每分土地算1股,退耕还林的地都算,入了几分地就算几股;效益股,占30%,参与劳动才有份;孝亲股,占股5%,用于65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发展股,占25%,为全村后续发展资金。


    王鉴秋是村里的能人,他原来在外地做农机经销。村里搞起生态与旅游开发后,他觉得必须为村里出把力,于是回村做了农业开发总公司经理。他说,通过村民土地入股方式,全村流转土地5200余亩,由公司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其中退耕还林3000亩全部种上了梭筛桃、冰脆李、杨梅等经果林。


    “秀水五股”模式的确立,让村民逐步变成了公司股东、产业工人、个体工商户,利益和未来连在了一起,人人看到了希望,充满了干劲。


    村民王西竹在秀水商业街的绿色生态产品超市当售货员,她家20亩土地,全部在村里的农业开发公司入了股,每月除了领1200元的工资,年底还可以按股分红。


    她说:“在家门口当股东、挣工资、分红利,比在外面打工安稳多了,家乡的面貌一天一个变化,好日子来得太快,真像在梦中。”


    安顺“三权”促“三变”改革大潮,唤醒了一座座沉睡的大山,唱响了改变山里人命运的交响曲。


    安顺的探索和实践,引起了国家林业局的高度关注。国家林业局退耕办主任周鸿升在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安顺市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机遇,通过“三权”促“三变”的改革模式,将原本低效的耕地资源转化为高效的绿色产业,打通了退耕农户精准脱贫的“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产业繁荣、农民富裕的农村改革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