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3月的中原乍暖还寒,无论山间田野,还是城镇社区,植树造林热潮涌动。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生态文明的种子早已在全社会生根发芽,绿色发展的力量不断凝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加速绘就。
植绿护绿深入人心
森林是“吸尘器”“净化器”,还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保护森林资源、科学植树造林,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参与义务植树的热情不断高涨。3月2日,2023年郑州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登封市陈家门村拉开帷幕。通过线上和线下报名,河南日报社新闻出版部等省市相关单位和市民100余人种下侧柏400余株,新栽的苗木迎风挺立、错落有致,一派春意盎然。
当植树护绿早已成为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码上种树”“云上认养”正在成为一种绿色新风尚。今年,“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在河南省县市区全覆盖,“云端”植树、“码上”尽责成为常态。
河南省不断丰富、拓展、创新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把义务植树与身边增绿、乡村振兴、城市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等结合起来,畅通抚育管护、以资代劳、爱绿护绿、认种认养、网络植树等多种实现渠道,社会参与度和尽责率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去冬今春全省参与义务植树1547.64万人次,植树6391.62万株。
科学绿化的三个转变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推窗可见绿,出门500米皆游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统计显示,2012年至2022年,全省造林3299.68万亩。目前,全省森林面积418.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5.07%,森林蓄积量2.07亿立方米。
河南地处中原,南北气候兼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丰富,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地位重要。森林覆盖率等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面积蓄积量、混交林比例等明显较低,生态家底还不厚实。
专家表示,河南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与此同时,经过多年持续造林,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已基本完成绿化,可用于造林的土地空间日趋狭小。
“立足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的基本省情,生态空间不足、生态家底不厚的基本林情,河南省已经进入一个追求高质量科学绿化的发展阶段。”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绿化建设中要做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重心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增量存量并举转变;二是治理方式由单一造林绿化向多要素全周期系统治理转变;三是发展目标由单纯扩大森林面积向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等多种功能效益最大化转变,这对国土绿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做好提质增效“绿文章”
统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全面推进科学绿化,全省各地积极挖掘造林用地潜力,做好提质增效“绿文章”。
在哪儿种?用好石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山区困难地、农村“四旁”隙地、废弃场矿、严格控制类土地等“六块地”,开展全省造林空间适宜性评估,2022年省林业局组织150余个县(市、区)现地调查,初步掌握全省造林空间底数,造林绿化首次实现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落地上图入库,不断提升科学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种什么?发布全省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高效固碳树种名录,加强作业设计源头把控,提高乡土树种栽种比例和珍贵树种使用比例,积极营造混交林;2022年新造林乡土树种达70%以上,混交林达70%以上,珍贵树种达5%以上,高效碳汇树种比例显著增加,整体绿化质量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升。
如何管?坚持种管结合,并把林木管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新造林的管护,一手抓现有林的抚育。在新造林方面,通过提升专业水平、建强护林队伍、完善管护机制,全面提升造林成活率和管护水平,确保“栽一片、成一片、绿一片”。在现有林抚育方面,通过透光伐、疏伐、割灌、修枝等抚育措施,让森林越采越好;单一树种的纯林逐步改造成混交林,使林种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过去五年,河南省森林抚育1740.7万亩,森林蓄积量由1.79亿立方米增至2.07亿立方米。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人人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让中原山川更绿、家园更美、人民更富足。
期待下一个春天,鸟语花香春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