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让绿水青山更隽秀 让金山银山更厚重

发布时间:2018/08/29

让绿水青山更隽秀 让金山银山更厚重

——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纪实


  位于黄河“几”字弯之南的库布其沙漠,横亘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曾经是“如烟黄沙遮蔽日,生机绿木断绝地”。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当地群众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库布其沙漠实现了历史巨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01.jpg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库布其书写的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也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蹚出一条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典样本


  库布其曾经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鄂尔多斯历史上三次大的开荒,秦汉时期移民开垦,盛唐时期民垦和屯垦,清代中叶伐林垦草、掠夺式农垦,历史的欠账一代代累积,使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形成了开荒—沙化—贫困,越贫困越开荒越沙化,越沙化又越贫困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鄂尔多斯地区又出现滥垦、滥牧、“剥荒皮”现象,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鄂尔多斯人以史为鉴,没有放弃这片沙漠,经过30年的植树造林,如今库布其沙漠1.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6000多平方公里得到治理,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年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至400多毫米,沙尘天气由1988年的50次减少到2016年的1次,生物种类由十几种增至530多种。库布其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生态资源逐步增长,区域生态明显改善,沙区经济不断发展,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库布其从“沙进人退无躲藏”到“人沙对峙互不让”,到“人进沙退变模样”,再到“不以绿色画句号,产业链上做文章”,打造了生态生计统筹、治沙致富双赢、绿起来富起来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库布其这一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了沙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17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发来贺信指出,这次大会必将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今天的库布其为全球防治荒漠化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更提供了库布其人30年治沙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传递了库布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库布其成功创建了被联合国官方认可、写入联合国决议的沙漠治理库布其模式。库布其模式的核心内涵是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和技术持续化创新,治沙、生态、产业、民生四轮驱动,平衡发展。这种模式是新型环境治理体系的先行探索,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高度契合,也同经济与社会普遍发展规律高度契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风沙变风景,黄沙是黄金。库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于它践行了一种理念,即增绿又增收,治沙又治穷。

  “向沙要绿、向绿要地、向天要水、向光要电”。目前在库布其沙漠参与治沙和沙产业开发的企业数量达80多家,创造出“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的“六位一体”生态产业体系,建成达拉特循环经济工业园、库布其生态工业园、生态光伏基地、200万亩甘草等中草药基地、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旅游基地等多个产业基地,被联合国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02.jpg

  

  鄂尔多斯市鼓励农牧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利益保障机制,切实确保让种树的人富起来,充分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坚持将“绿起来”和“富起来”相结合,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富民政策和利民措施,让广大群众从多方面受益,充分分享沙漠生态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成果,获得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改善的“双实效”。

  鄂尔多斯市支持当地企业通过打造沙漠循环生态产业链,让当地百姓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一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是他们通往致富路上的重要法宝。尝到甜头的老百姓是库布其治沙事业最广泛的参与者,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让库布其治沙事业拥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绿起来”也“富起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库布其沙漠治理带动了产业发展、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脱贫致富,沙漠的负资产变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资产,大漠黄沙转变为绿水青山、再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更多农牧民共享到了沙漠生态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成果。库布其治沙,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让百姓共享绿色福祉


  补齐生态短板,生态修复为脱贫工作奠定了基础。2018年7月,随着杭锦旗退出自治区贫困旗,鄂尔多斯市成为全区唯一没有贫困旗的地级市。绿色发展,夯实了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库布其也不再是京津风沙源,而是首都的后花园。

  鄂尔多斯历届党委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充分灵活运用政府的“宏观之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从源头上构筑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体系,相应实施配套政策,跟进投入真金白银,让国家、集体、个人攥成一个拳头,让政府、企业、社会齐心协力、齐头并进,让植绿、播绿、铺绿的劲头持续不减,热情持续高涨。政策效益与红利在10年、20年、30年、50年、70年以至若干年后日益彰显。

  绿色接力是鄂尔多斯人的品德。他们用行动诠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的治沙面积,相当于前20年治沙面积的总和;343项治沙科技创新成果,有290多项都是这几年取得的;许多重大生态产业项目,都是这几年启动的。库布其治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在库布其沙漠治理过程中, 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锁边切割、分区治理、整体推进的治理思路,科学有效地推进。

  “锁边”治理,是在库布其沙漠南北缘建设锁边林带,阻止沙漠扩展。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库布其沙漠边缘地带营建起了长200多公里,南北宽3-5公里的乔、灌、草与带、网、片相结合的绿色防风固沙体系,阻止沙漠扩展蔓延。“切隔”治理,是依托季节性河流和修建穿沙公路,将沙漠切割成块状进行治理。1999年10月建成通车的鄂尔多斯第一条穿沙公路,全长115公里。这一条公路的建成,不仅仅拉近了数十万牧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距离,还破天荒地实现了对库布其沙漠的切割式治理。

  多年来,沙漠治理主要方式为人工保护、自然恢复,由于缺乏生态水支撑,治理效果差且历史漫长。黄河流经杭锦旗全长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杭锦旗人将丰富的黄河凌水资源,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引河治沙”形成库布其“水生态”奇观。库布其人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如今的库布其沙产业,沙生植物加工搞起来了,生态正在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鄂尔多斯市开展“七城联创”,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通盘考虑、整体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做到了全方位。 

“库布其模式”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


  鄂尔多斯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牢牢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 

  从1947年至1952年的保护培育草原“三不两利”政策到上世纪50年代提出“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的“种树、种草、保护基本农田”,70年代“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牧,以林牧为主,多种经营”,80年代的“念草木经”提出“三种五小”,同时提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实行“五荒到户、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政策,激发了社会各界巨大的治沙动力。

  到90年代提出并实施“两翼一体”战略“3153”工程。2000年乘着国家实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政策,确立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相继出台“立草为业、舍饲精养、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政策。鄂尔多斯市建立起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最严门槛监管机制,推进红线管理制度。将国家、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禁止开发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等重要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a812c3a61dcaea8ba4756f13720a57e4.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又提出绿色转型,绿色发展,建设大美秀美鄂尔多斯的新蓝图。库布其人从承包五荒到土地流转,从土地入股到合作经营,遵循宏观政策,探索具体措施,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绿色基因流淌血脉。

  目前,库布其治沙技术已经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河北等地成功复制,并向沙特、蒙古国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广。

  为防治荒漠化,联合国十分重视库布其的治沙实践。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成为第四届库布其世界沙漠论坛主办方;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年9月10日,“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携起手来,共同化解挑战和困境,共享荒漠化防治经验,构建生态安全共同体。 

  2018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期间,在举行的主题为“可持续性、稳定与安全”的部长级会议上,以库布其为代表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经验,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库布其的沙漠生态经济模式是把绿色“钥匙”,实现了治沙与减贫的双赢,适合全球推广。

  库布其治沙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治荒漠化模式,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贫瘠旱垣到云白草青,库布其治沙模式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