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北京“最美古树群”

发布时间:2024/05/22 来源:北京纪事

1 (1).jpg

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新华网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发展规划院承办的“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经过地方推荐、推选办初审、公众投票、专家评审,北京中轴线古树群、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北京大学古树群、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明十三陵景区古树群、北京市房山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树群4个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名单。

1 北京中轴线古树群

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范围内,生长着妙态千姿的古树名木,它们与古建筑相互映衬,彰显出东方风韵的古典美。这些古老植物就像活着的“编年史”,在生态环境、园林景观、历史研究、文化旅游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北京中轴线古树群规模有6602株,平均树龄为260年,它们是中轴线上的“活文物”。北京中轴线上的古树名木主要集中分布在6处遗产点,分别为故宫博物院、太庙、先农坛、天坛公园、景山公园、社稷坛。

在北京的名胜古迹、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树上挂着红色或绿色的铁牌,它们是古树的“身份证”。北京中轴线上的古树多为人工栽种,每一株古树的前世今生,都与中轴线的历史存在密切关联。

国槐和侧柏,在北京具有悠久的栽培史。1987年3月12日,北京市人大八届六次会议将侧柏和国槐确定为北京的市树。中轴线上不乏二者的身影。

在景山公园寿皇殿东侧的镇山阁旁,生长着一株苍老的国槐,堪称中轴线上的“古槐之最”,树牌显示它已有1210年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

在故宫御花园内,生长有一株400年的龙爪槐,是北京的“龙爪槐之最”。

在中轴线上的古柏多有奇葩。故宫御花园内生长着多株造型奇特的“人字柏”,景山长有虬龙柏,天坛公园生长着龙腾柏,太庙内还有鹿形柏……

除了槐树和柏树,中轴线上还不乏稀有树种。故宫御花园内,生长有两株400年历史的楸树,此树每年4月开花,将御花园点缀得春意盎然。在故宫午门南侧的广场上,生长着一株110年历史的皂荚树,此树高13米,平均冠幅12米,长势良好。此外,午门外还生长有110年历史的榆树。

2 (1).jpg

值得一提的是,古树不仅是活着的历史地标,还是游客们的“遮阳伞”。国槐、油松的树冠庞大,经常引来游客到树下乘凉。在故宫保泰门内,生长着两株国槐,树龄在200年左右,国槐冠大荫浓,故宫博物院在古树周围设置了长凳,方便游客纳凉休息,一棵树下能坐10多位游客,在天热的时候,甚至还出现了“等位”的场景。 

中轴线上的古树附属建筑物也独具特点。在景山北侧的寿皇殿可以看到,殿前广场左右对称分布有42个树池,其中38个树池生长有树木,包括10棵一级古树、12棵二级古树,以桧柏为主。树池高约0.45米,经常有游客坐在树池上歇脚。

3 (1).png

树池

这些树池的形制基本相同,材质多为青白石,基座多为2.5米见方,四周雕刻如意云,向上逐渐收窄,第二阶雕刻莲瓣造型,层次分明、圆润饱满。树池四角铺云纹装饰,八边形内口直径缩小至1.45米。广场东侧的一个树池体量最大,其中生长着一株110年历史的国槐,为了适应古树生长,这个树池有明显扩大的痕迹,底座达到3米见方。 

寿皇殿前为何要雕造豪华的树池?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石刻史话》作者刘卫东分析,根据寿皇殿的历史判断,殿前树池很可能雕刻自清朝乾隆年间,是寿皇殿独有的附属建筑物。放眼全北京,这样精美的树池比较罕见,是中轴线上独特的石刻文物,展现出清代石匠的高超技艺。如果没有建造树池,树木立在寿皇殿前会略显单调,因此树池具有一定装饰作用,和建筑物形成呼应。此外,皇家修建如此精美的树池,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树木,更多是等级的象征。

2 北京大学古树群

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镇东北部,与圆明园、颐和园毗邻。由于这里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外有西山可借,内有泉水可引,早在金代就成了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又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赐园”。

北京大学于1952年迁此园后,充分利用了这些古典园林基础,保持传统,适当改造,适应了内外园林区的风貌,营建了园林化校园环境。

数百年来,虽饱经沧桑,已非原貌,但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成为难得的历史遗产,北京大学校园有如此珍贵的园林,自然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假山怪石,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湖光塔影,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

4 (1).jpg

北京大学主校门西门,办公楼前的绿地里,就有几棵古银杏;西南角,是一棵一级古银杏;西门内,三孔小石桥东向北20米.是那棵“北京第一古桑树”;桑树东面,是北大的赛克勒博物馆,门前有两棵古榆树;北大景色的精华在未名湖,湖周围也散布着很多古树,湖心岛上有一棵姿态十分漂亮的古油松。

未名湖西南是著名的“一塌(塔)胡(湖)涂(图)”的博雅塔,塔边的古槐;北大体育馆北边的古银杏。未名湖的东北角湖边,有一排银杏,因为相对集中,更因为有湖水相映,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人群和镜头。从未名湖往东,有座陈明楼,楼南有两棵古槐。

3 明十三陵景区古树群

明十三陵及其周边村落,拥有一个庞大的古树群,其中登记在册的一级古树有1207株,二级古树有3171株,北京的柏树,岁数在五百年以上的就多达几千棵,辈分最高的能追溯到唐朝,小字辈的也是明朝时就种下来的。像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太庙这些个皇家坛庙,在明代或是重修,或是新建,大兴土木自然要种树了,当时的明朝皇帝就瞄上了柏树,取意特有的四季长春,经久不衰,也想求得一个千秋万代。

5 (1).png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这其中种了如此之多的柏树,只是朝代更迭,无法阻挡,古树却存活了世世代代,成为了老北京活的文物,每一棵百年以上的树,背后都有一段优美的传说或者奇妙的故事。 

定陵博物馆于1959年建成,并于当年对外开放。在这里一共有两株鹿角柏,分别位于定陵宝顶的南北两侧。据考,其树龄600年,远远超过定陵的修建年代,对此,专家推测它们应该是建造定陵时移植过来的古柏。民间有着“先有鹿角柏,后有十三陵”的说法。如今鹿角柏已长成这一片的“树王”,其体态造型和对称性,堪称树中精品。

雄踞于此的鹿角柏造型奇美,充分显示了古代帝王九五至尊的显赫地位。古人云:“弃之荒野,不封不树。”意为既无高厚封土,亦无立树为标,而帝王之陵,必封且树,始于春秋,以显其地位之尊。

4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树群

房山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京郊西南房山区岳各庄镇境内,距京城65公里。主峰海拔高为860米。上方山具有2000年的佛教文化历史,是一座集自然、佛教和溶洞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国家森林公园。

6 (1).jpg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生长着华北地区少见的原始次生林和几十株古树名木,是集生态资源、佛教文化和岩溶地貌为一体的京郊不可多得的著名旅游胜地。

在这个植物王国里生长着一级古树39株,二级古树1115株;古柏400余株,一级古柏25株,二级古柏415株。其中汉柏、辽松、宋国槐、金银杏、元菩提、明古檀等树王独领风骚,树龄均在500年以上。四大树王之一的柏树王为全山之冠,树龄1600多年,号称北京郊区最粗大的一株大柏树。此外还有菩提树、蜡梅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古树。

上方山的古刹兜率寺始建于隋代,是上方山上保存较好的寺庙之一,院内有一棵高耸的古柏:“拧丝柏”,又称“兜率柏”。它是一棵桧柏,因桧柏的干纹大多为拧丝状,所以叫“拧丝柏”。这棵柏树高达20米,树干周长达3米,应是明代古柏,距今已500多年。树干的纹理从下到上拧曲盘旋,非常壮观。

关于这棵拧丝柏,在当地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寺内的高僧有一个聚宝盆,往盆里装进什么东西,就能变出很多一模一样的东西来。后来一个大官知道了,他准备到寺里要这个宝贝。高僧闻之,就把聚宝盆埋到寺后的一棵拧丝柏树下。大官带人来后,听说宝盆被埋在拧丝柏下,就带人去挖。到寺后一看,满山都是拧丝柏。他们挖了很多树,也找不到宝盆,只得作罢。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说法:上方山上的拧丝柏都是聚宝盆变的。

兜率寺东北的藏经阁,是一座双层楼阁式建筑,院中有一棵植于明代的古松,高30多米,树干周长3米,傲然耸立,人称“松树王”。来这里的游人相对较少,环境清幽。古松与藏经阁交相辉映,有着非同一般的气息。在上方山上,尤其是在其东部,像这样高大的古松很多,它们和周围的群山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兜率寺的西边,有一古刹,名为文殊殿,殿的山门前有一棵明代的古娑罗树。娑罗树(又名“七叶树”)是佛门圣树之一,僧侣们在寺院中广为种植,尤其是在高僧们长眠的塔林丛中,常植娑罗树。除了上方山,北京种植娑罗树的寺庙,还有潭柘寺、大觉寺、八大处的灵光寺(二处)和香界寺(六处)、卧佛寺等。

在文殊殿南边,有一棵高大的古银杏,过去为雌雄两株。雄株威武轩昂,雌株俏丽多姿。现只存雄株银杏巍然屹立,人称“银杏王”。

在上方山兜率寺西边的一段崖道边生长着不少古柏,其中有一棵古柏的“腹腔”内长出一棵古藤。这棵古藤也有百年以上历史,它的藤茎竟缠住了崖边的九棵古柏,构成一处罕见的景观,人称“一龙缠九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