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仙游最老的树已有1200多岁

发布时间:2016/04/27

2016-4-27-a1d1813bd0174810b5a12068a403f04f.jpg


全县最老的树,已有1200多岁的香樟


  ■全县520株,最高龄1200多岁


  记者了解到,依据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古树名木的认定条件有四个:一是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二是树种珍贵,省内稀有的;三是树形奇特,省内罕见的;四是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根据等级又将古树划分为三个等次:国家一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之间;国家三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之间。


  我县是南方重点林区,境内森林茂密,古木参天。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树种,2012年,我县开展了一轮全县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摸底调查,对境内现存的古树名木进行了统一拍摄、编号、登记、建档。


  据最新的古树名木普查资料显示,我县现存520株古树名木,其中单株古树共232株,古树群21个、288株。


  单株古树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古树36株;二级保护的古树54株;三级保护的古树142株。古树群中,属一级保护的古树群1个,共11株;二级保护的古树群4个,共26株;三级保护的古树群16个,共251株。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树龄最长的是龙华镇金沙村的一株香樟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近期,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还准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50-100年的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工作,对这些可能成为古树的树种进行摸底,提前做好保护工作。


  ■未挂牌百年老树,亦盼有效保护


  暴露在空气中的根茎


  连日来,记者采访中接到市民徐先生反映称,位于龙华镇金山村境内,有一株数百年的油杉古树,近年来因水土流失加上人为破坏,树根部大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生存条件堪忧。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株被村民们视为“风水树”的油杉古树,枝叶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然而,就在其粗壮的树干底下,却是大片盘根错节的根茎。记者注意到,古树根部还有几处被火熏烤的迹象。


  徐先生告诉记者,这株油杉古树从他记事时便已屹立在此。在村里一些老人家的记忆里,这株老树已有数百年历史。然而近年来,因为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逐渐枯败。2013年,村里道路硬化,借此契机,村民们为老树进行了部分填土作业,逐渐挽回了枯势,这才有了眼前郁郁葱葱的一幕。


  然而,村里人力物力毕竟有限,当初的填土作业并不到位。徐先生说道,希望有关部门能为这棵古树挂牌保护,防止遭到破坏。


  记者从县林业局获悉,针对徐先生反映的情况,该部门已经安排人员前往现场勘察。目前,该局已经将该树的资料上报到上级部门,至于挂牌保护等措施需要等待专家研讨、认证过后再进行。


记者走访发现,类似这种尚未挂牌的百年老树在农村还有不少,由于缺乏有效保护,生存境况堪忧。 


  ■树冠5米内,禁止修建建筑物


  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县各境区的古树名木大部分都是由其所在村集体、个人负责管理养护,林业部门负责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针对一些珍稀、罕见的树种保护工作,林业部门会根据其实际困难给予部分资金上的补助。


  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古树名木普查以来,我县共有2株古树死亡。一株是位于菜溪乡石峰村的香樟树,一株是位于大济镇坑北村的水松,都拥有500余年的树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古树都是经过了数百年的风雨洗刷,其死亡因素,不乏受到气候、地理条件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是因为人为破坏造成的。


  记者看到,管理办法上明确规定了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5米内为其生长保护范围,禁止在该范围内擅自修建建筑物,埋设管道、挖坑取土、堆放、倾倒有损古树名木生长的污水污物。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现实中,很多古树名木在其列入保护范围内之前,旁边就已经存在了房屋等建筑物。


  “一些居民还会在树上拉扯线缆,晾晒衣物。”该负责人说道,一些古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的群众,为图方便,会人为对古树进行“改造”,拉扯线缆、钉钉子,用来晾晒衣物、悬挂物品。对那些树龄高、珍稀罕见的树种,一些慕名前往观赏的游客甚至还会通过攀爬合影、刻划字样等方式进行留念。这些行为都会对古树名木的生长条件造成破坏。


  ◎采访手记


  护住古树 记住乡愁


  千年古县的仙游,不但在民间散落着大量的文物古迹、人文瑰宝,更有大量的“绿色古董”分散在各个村庄。在当地村民眼中,这些古树名木不仅是风景树,而且还是风水树,保佑人们平安、健康。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这些古树有望发展成新的旅游景点,获得更好的保护。


  古树名木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古老与文化往往是相关联的。这些古树名木历经风霜雨雪,洗尽铅华,它们不仅仅是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每一片树荫下都收藏着一段历史,承载着人们朴素的乡愁。


  盖尾镇芹林村,状元林济孙登第后返乡,亲手栽下两株香樟树, 作为子孙繁衍定居的标志;享有“福建百年老松第一村”美誉的书峰乡百松村,一条2公里长的千年古驿道,沿线成片的百年老松树,仿佛诉说那一段年代久远的故事。


  当下,一些古树名木的境遇并不乐观,有的承受着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的侵蚀而“老弱病残”,也有的因为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而遭无情砍伐、盗采。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就是对一个地方自然、人文的尊重,它们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棵树,更应从“绿色文物”的角度审视,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起来。历史的洪流滚滚,一遍又一遍地洗礼着,未来的岁月变迁,时代更迭,希望它们能一起见证。


  (本版文图 今报记者 陈祖强 唐伟 通讯员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