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四川的古树,藏着多少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26 来源:四川林草微信公众号

9月22日至28日是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保护古树名木,传承生态文明”。

四川作为森林资源大省,现存古树名木7万余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一木一故事,一树一历史。每一株古树都是时光的见证者,每一道年轮都镌刻着巴蜀的故事,它们以独特的树形、悠久的树龄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交织成自然与人文共生的壮美画卷。

为更好地展现这些绿色瑰宝的魅力,我们将选取介绍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树(群),讲述它们所见证的岁月流转与人文故事。从了解开始,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非凡的古树(群),积极参与到保护古树名木、传承生态文明的行动中来。

蜀道翠云廊古树群:千年驿道的“绿色长城”

1.png2.png

蜀道翠云廊

翠云廊,有全世界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这里的植树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等,树龄约2300年。有确切文献记载的沿官道大规模植树有6次,其中4次发生在宋代——彼时朝廷将植树护路纳入地方官职责,既为行人遮阴避雨,又能标记道路、固土护坡。明代护树举措更严:不仅明令“禁止官民剪伐”,还首创“驿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官员离任前需清点树木、查验长势,若有损耗便要追责。

清康熙初年,蜀道柏树已达十万株,“荫翳蔽日三百里”的盛景震撼四方。剑州知州乔钵作诗曰“翠云廊”,翠云廊至此正式得名。如今,翠云廊有古树2万余株,其中剑门蜀道现存古柏7000余株,古柏平均树龄超过1000年,记录着历史的古柏年轮,也正镌刻下美丽中国的新画卷。

北川辛夷花古树群:药王谷的“春日霓裳”

3.png

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镇辛夷村

该古树群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镇辛夷村药王谷景区,共有古树63株,已有240多年的历史,是已知最大的古辛夷花聚生地,辐射出 3000 余亩花海,成为北川的特色景观。辛夷花花枝妖俏、花开壮丽,花瓣笔直向上挺立,艳而不妖,是北川特色景观资源,每年阳春三月辛夷花开时,成片的辛夷花竞相怒放,花枝蔽空、花瓣覆地,颜色由白到粉、由粉到紫,缤纷灿烂、深浅不一、如烟似霞、如诗如画,蔚为奇观。

当地至今流传着药王孙思邈的传说:唐代时,孙思邈在此采药,见百姓受鼻炎之苦,便种下辛夷树——其花蕾是治鼻炎的良药,还留下“辛夷花开,病痛皆散”的说法。如今,古辛夷树仍延续着“疗愈”使命,每年花开时,人们会在树下举办“辛夷花节”,让民俗与花海相融,成为春日里的动人风景。

峨眉山桢楠古树群:古寺旁的“千年荫泽”

4.png

峨眉山景区

峨眉山桢楠古树群位于峨眉山景区报国寺至万年寺旅游步道沿线,面积约547.5亩,群内有古树220株,其中古楠木达199株,与晨钟暮鼓相伴,满是禅意。峨眉山现存楠木禅林有四处,分别位于报国寺至伏虎寺一带、中峰寺周围、纯阳殿附近,以及白龙洞。在峨眉山中山区白龙洞的桢楠古树群中,生长着一棵峨眉山桢楠王,它的树围有543厘米,高40米,约15层楼高,树龄更是达到了一千年之久。它不仅珍贵,背后还有鲜为人所知的文化故事。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期的别传法师在这一带按《法华经》字数,共计种树69770株,延袤二里,人称“古德林”。

杜甫草堂古树群:诗圣笔下的“诗意栖居”

5.png6.png

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古树群面积约270亩,古树种类丰富,现有挂牌古树名木共计98株,其中一级古树2株、二级古树51株、三级古树45株,平均树龄超过200年。代表树种为楠木、香樟、银杏等,具有极高的生态景观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公元759年,杜甫携家眷在浣花溪畔搭建茅屋,亲手种下楠木、桃树,写下“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如今,园内最年长的古楠木据传为杜甫手植,夏日浓荫蔽日,游人常在此诵读杜诗;秋日银杏落叶铺地,宛如诗圣与后人的“跨时空对话”,这些古树也成为巴蜀“诗意栖居”的象征。

荥经桢楠王:云峰山里的“千年双璧”

7.jpg

雅安市荥经县云峰山景区

在雅安市荥经县云峰山景区的核心景点──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里,生长着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桢楠群落,被誉为“中国最美桢楠林”。这里的桢楠,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有15株,百年以上的124株。其中以两株树龄高达1700多年的“桢楠王”最为特别,一株高31米,一株高36米,历经千年岁月,依旧顶天立地、绿荫如盖,被誉为“中国桢楠王”。

当地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途经云峰山,见百姓缺水困苦,便指导挖井引水,还种下两株桢楠作“井标”,叮嘱“树在井下,世代守护”。如今古井虽干,桢楠王仍傲然挺立,每年春夏开白色楠木花,香气满谷,“人树共生”的默契延续千年。

梓潼古柏王:七曲山下的“千年柏尊”

8.png

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

在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十多公里处,有一株树龄2300多年的“古柏王”。据专家考证,此树为翠云廊最大的古柏之一,又称“梓潼柏”。它是古蜀道的见证者,历经二千余年的历史更替、风起云涌,依然枝繁叶茂、不怒自威,数百株玄孙辈的翠柏矗立在它的四周,对“老祖宗”高大伟岸的身躯和威严沉着的神态只能仰视。

相传西晋时,文昌帝君张亚子在此讲学,见蜀道行人受苦,便种下此柏遮风挡雨;唐代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曾在树下歇脚,御封其为“护路柏”。如今,“古柏王”仍枝繁叶茂,吸引游客驻足,成为“敬畏自然、守护文脉”的象征。

天师银杏:青城山的“道韵长存”

9.jpg10.png

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

天师银杏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第五洞天”道观中,因传为东汉张天师亲手种植而得名。该树树龄约1900年,需五六人牵手才能围拢。天师银杏属于“国宝级”名木古树,是道文化和蜀文化的见证者,具有巨大的文化和科学价值。《青城山志》记载,明代徐霞客游历至此,在游记中写道“古银杏参天,道韵满庭”。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当地百姓每逢传统节气均来祭拜,枝丫上系满了红色丝带,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每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是它的最佳观赏期,为青城山添了几分仙气。

叙永古桢楠:时光河畔的“空心奇珍”

11.png

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路井村

在叙永县分水镇路井村,一株树龄2000多年的古桢楠树。此树高大无比,四季常青,枝繁叶茂,树冠造型美观,在其生长的树林中如鹤立鸡群般直指云霄,颇具“王者”风范。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生机勃勃,每年的农历五月,这株桢楠还会开出白色小花,点缀在绿叶之间。

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此树树干中空,明末清初的传说在此流传:张献忠入川时曾在此树下避雨,将粮草藏于树洞躲过追击;后来村民也常在此存放农具。如今,政府为古树搭保护支架,村民自发组成“护树队”,这株“空心奇树”成为“守护家园”的精神符号。

乐至千年黄葛树:报国寺旁的“树抱佛之谜”

12.png13.png

资阳市乐至县龙门镇报国寺

位于资阳市乐至县龙门镇报国寺,树高16.2米,平均树冠27米,历经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因其树根中镶嵌有千余尊神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摩崖造像,形成了“千年古树抱千佛”的奇异景观,而被当地群众称为“树抱佛”,颇具艺术和观赏价值,先后引来诸多考古界、佛教界的专家对其研究考证;2010年7月,央视《走进科学》栏目组也实地拍摄探寻千年“树抱佛”背后的“秘境”故事。究竟是先有树还是先有佛,生生不息演绎千年的神秘传奇,至今仍然是个谜。

这些四川古树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文明的载体。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守护这些“活化石”,让千年故事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