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40年飞播成林近400万亩

发布时间:2019/12/19

        飞播造林绿了中原。

        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遍地硝烟,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破坏,特别是处于祖国中部的河南。为尽快恢复植被,保证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和黄河流域生态健康,河南省广泛开展绿化工作,并从1960年起,针对山势陡峭、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劳力缺乏的造林困难区开始探索飞播造林,但因技术等问题一直进展缓慢。

        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投入少、成本低等特点,还能摆脱地形束缚,在人力难以企及的高山沟壑进行播种。1979年6月,河南省首次规模化的飞播造林实验成功,在栾川、卢氏两县共飞播造林20.6万亩,随后经实地调查,获得了良好的飞播效果,直接成效率达35.3%。这也开创了河南飞播造林的先河,为加速山区造林绿化开辟新途径。

        1980年开始,河南总结往年经验,开始在伏牛山区进行了较大面积飞播造林。并在不久后将飞播范围迅速扩大到太行山区,飞播造林由人工模拟实验,扩大到集中连片、大规模生产应用。

        卢氏县位于河南西部边陲,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区县,境内千山起伏,沟壑纵横。因受山高沟深、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宜林荒山面积巨大等因素影响,大规模开展人工造林困难重重。飞播造林如同对症良药,迅速有效地弥补该县造林的短板。1979年试点成功后,卢氏县重点实施飞播造林,建设了飞播使用机场,并建立专门机构和队伍,逐步将荒山铺满绿色。目前该县飞播林基地蓄积总量已达到250万立方米,总价值超过5亿元,是总投资的56倍。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山区丘陵占总面积88%的济源市,山陡地险。自1984年开展飞播造林起,持续撒绿北部山区和黄河小浪底库区北岸。飞播造林有效提升了森林覆盖率,济源北部随处可见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飞播侧柏、油松、臭椿等混交林。2013年,济源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在各地积极推广飞播造林的同时,河南省注重造林技术研究。2017年5月开始,河南开始探索无人机精准飞播造林技术研究,今年首次开展无人机飞播试点面积1.5万余亩,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实现了全国无人机大规模飞播造林零的突破。

        1979年至2019年,河南先后在三门峡、洛阳、安阳等12个省辖市的39个县(市、区)实施飞播作业,飞播总面积1668.5万亩,宜播面积1330.6万亩,累计成效面积510万亩,其中成林389.12万亩。全省已形成集中连片1万亩以上的飞播林130余处,10万亩以上的12处,30万亩以上的4处,建成了156.13万亩的飞播林基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从伏牛山区到太行山区,再到桐柏山区和大别山区,通过“飞、封、造、管”相结合,40年来,河南各地植被迅速恢复,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根据测算,目前河南省森林资源每年可涵养水源约120亿吨,相当于小浪底水库的库容,同时每年可固土2亿多吨,减少土壤肥力损失1000多万吨。

        当前,河南省飞播造林已逐步从人迹罕至的高山、远山地带转向人为活动频繁的石质低山、丘陵地带。飞播机型也由“运五型”飞机到全面采用直升机,逐步向无人机大规模精准飞播造林过渡。根据规划,到2027年,河南还将飞播造林160万亩,以乡土树种为主体、打造针阔混交美丽森林。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