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鸡西市委、市政府以林长制为总牵引、硬抓手,锚定“从建制到见效”的进阶目标,将林长制贯穿生态治理全过程。通过全面总结各环节工作亮点,聚焦示范创建、机制创新、绿富转化等关键领域,以林长制强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紧扣实践成效彰显“向新逐绿”路径,持续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与资源合理利用,推动鸡西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做好“生态守护”篇,筑牢北疆安全屏障
以科学路径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实效。“绿在鸡西”三年行动实施以来,2023-2025年度已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6.1万亩,完成总任务的127.3%。以系统思维筑牢自然灾害防御防线。2025年,全市签订防火承诺书601份、责任状42份,落实包片干部204人、管护人员606人,签订联防协议208份;春季检疫苗圃48个、0.73万亩、苗木9561.73万株,产地检疫率100%。以硬核举措守护林草资源系统完整。强化资源严管,常态化开展“巡山清套”“清风行动”,截至目前,召开“巡山清套”部署会57次、出动巡护4.4万余人次、1.6万余车次,巡护87万公顷,清除捕猎工具263个,排查重点人员1022人次;联合开展“清风行动2025”,检查市场、餐馆等231处,出动执法车119车次、人员337人次;救助野生动物80只,成功放飞20余只;持续开展“绿盾”行动,联合制定《鸡西市“绿盾2025”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分工及时限。
做好“绿富共生”篇,激活生态发展动能
以产业融合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鸡西市建立了《鸡西市刺五加项目储备库》,建成培育基地14个、种植面积26.4万亩;4家基地获首批中药材GAP认证;全链条加工涉林企业达15家,全口径林业总产值23亿元。以特色产业壮大擦亮区域生态经济金字招牌。2025年,虎林市刺五加产业发展工作获得中国经济林协会颁发的“中国蔓越莓名城”荣誉、中国经济林协会颁发的“中国刺五加之乡”荣誉、获得黑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刺五加GAP认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刺五加“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以多业态融合构建林区多元协同发展格局。利用丰富的林区资源,培育森林康养、生态研学等业态,同步整合林下种植、养殖资源,形成“林下种、林中养、林间游”的多元发展格局,带动林草总产值稳步提升,林业产值达到5.6亿元,同比增长6.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8.6%,拉动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0.6个百分点。
做好“机制创新”篇,构建全域协同治理体系
以制度突破提升林草资源治理效能。各级林长办通过林长制智慧平台报送市、县、 乡、村四级林长制运行等各项情况,选聘网格化护林员874名,划分管护责任区563个,各级林长累计巡林6900余次。以跨域协作创新破解区域生态保护难题。联合多地多部门建立“三长”“四长”联防联控保护联盟,与周边地市达成废弃煤矸石山法治化治理协议,实现林草资源保护与河湖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既强化了流域林地与河湖“双重守护”,让非法行为“无处遁形”,也有效破解了跨区域生态保护难题。以科技赋能完善林区全方位管护体系。综合运用卫星遥感、高点瞭望、视频监控、地面巡护等多种手段,构建“天空地人”四位一体火情动态监测体系,通过加强火源巡护、组建专业及半专业扑火队伍等方式力争完成“三个不发生”任务目标。
做好“样板创建”篇,树立北方生态治理标杆
以典型引路打造可复制林长制实践范例,重点将虎林市及部分乡(镇)、村打造成林长制北方样板示范综合体。推动“虎林样板”在“扩绿、兴绿、护绿”上突破,累计造林绿化8.99万亩,村屯平均绿化率从25.5%提升至32.8%,建成25个生态宜居精品村,2022年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24年在全省造林绿化会议作典型发言;构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融合模式,其刺五加产业、森林防火等经验成为全省林长制重要参考,为北方林区治理提供“鸡西方案”。
做好“科技赋能”篇,构建智慧管护新格局
推进智能监管平台,借鉴数字管理经验,整合资源监测、巡护记录、应急处置等功能,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管护模式;推广智能管护装备,通过实时定位、信息上传等功能,确保巡护数据真实准确,问题处置高效闭环;强化科研支撑,与科研院所合作攻克刺五加播种育苗等技术难题,设立“黑龙江虎林刺五加科技小院”,以科技突破助力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