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甘肃陇南:让千年古树枝繁叶茂

发布时间:2025/04/19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春日,微风轻拂,陇南市宕昌县两河口镇化马村村头,一棵古老的国槐渐渐泛起新绿。

“这棵古树被誉为三国古槐,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它历经无数磨难与抗争,顽强存活至今,2023年荣获‘中国十大最美古槐树’称号。”宕昌县林草主管部门冉宋忠说。

在这棵古槐之下,时常能看到喜鹊欢快鸣叫,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打牌休闲。“我们会及时制止伤害古树名木的不良行为,一旦发现破坏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的不法行径,也会立即举报,全力为古树名木营造良好的生存条件。”69岁的村民文开学说,村民们不仅积极争当古树名木的守护者,还深入挖掘、讲述它们的故事,发挥古树名木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成县县城以东7公里处,有一处名为新柏树梁的地方,因一棵千年古柏树而得名。这棵古柏树树龄约1400年,树高9.2米,胸围3.72米,胸径1.18米,冠幅东西方向8米,南北方向10米。

由于陇南机场建设,这棵古树被移植到现址。成县林草局副局长闫宝林说:“它是成县珍贵的古树资源,也是成县极具价值的历史遗存、最为珍贵的自然与历史景观,更是千年古县悠久历史的见证者。”

历史上,这里曾是西秦岭古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关隘,是秦州通往成州的咽喉要道,在这棵树下,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然而,历经千年岁月洗礼,这棵古树如今主干已经中空,树势逐渐衰弱。2022年8月,一场大风致使其东北部树干扭曲倾覆。为此,成县林草局投资4万元对古树展开抢救性修复保护工作。

机场古柏管护责任人王小多介绍:“我们首先对倾覆的侧枝进行复位,使用钢架支护好冠幅,加固树干;其次,针对侧柏古树树体出现的空洞及腐朽现象,采用填充法修复修补树洞。平日里,我们也加大了对千年古柏病虫害防治及养护复壮工作,通过大树专用营养液对全株进行吊袋补充养分。”

目前,成县累计普查出古树名木361棵,危害古树的病虫害主要有天牛、红蜘蛛、蚂蚁、蚜虫、蠹虫、白粉病、叶斑病等。由于受地理条件、株高和天气影响,防治工作面临挑战,防治效果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标准,这对古树的健康生长十分不利。为此,成县林草局和县林业站专门组织专家,多次前往现场对古树修复进行调研,并分别制定了科学、详细的抢救和修复方案。

“修复抢救措施主要包括加固树干、对倾覆侧枝复位、修补树洞、病虫害防治、补栽幼苗、开挖透气孔、拆除不合理设施等。”闫宝林说,2024年完成了3棵古树的抢救、修复保护工作,目前这3棵古树健康状况良好。

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生态文明理念,3月14日,陇南市林草局组织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宣传活动,展示陇南市古树养护的成功案例。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向群众详细讲解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责任主体、保护措施,以及砍伐、移植、破坏古树名木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切实提高了公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与传承的良好氛围。

目前,陇南市现存古树名木8772棵,占全省总数的9.3%,涉及35个科、73个属、112个种,主要包括柏科、松科、杨柳科、银杏科、槭树科、豆科、榆科等树种。近年来,陇南市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春风”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参与全国古树名木评选活动,推行“一树一策”精准保护策略,持续规范和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监察监督、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古树名木保护全新格局。

其中,徽县嘉陵镇田河村古银杏树群被评选为“中国最美银杏村落”,武都区五库乡安家坝村黄连木被评为“中国最美黄连木”,徽县银杏树镇银杏村古银杏、宕昌县两河口镇化马村古槐树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单。(徐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