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一头连着生态,一头连着民生,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对提升生态质量、优化人居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成都在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林长制取得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得到改善。过去一年,成都营造林12.23万亩,完成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修复6.2万亩。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发布义务植树点位72个,引导132万人次参加各类义务植树尽责活动。
护林员正在开展巡护工作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全市已有林长6713人
成都拥有森林覆盖率超40%,茂密的森林植被为天府之国带来了绿意和生机。在这些森林资源的背后,还有一群“绿色英雄”,他们常年跋涉于山野间,穿梭在密林中,默默奉献,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了成都自然生态环境。
2023年以来,成都全市各级林长带着问题巡林18.8万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6400余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牢了绿色生态屏障。
截至目前,成都优化设立四级林长6713名、护林员4090名、监管员3371名,划定林长制“微网实格”责任网格3711个,设立专属网格员7996个。2023年底,成都还启动了2023年成都市最美基层林长、最美管护员评选活动,评选出了十位成都2023年“最美护林先锋”。
古树名木 银杏
人防+物防+科技赋能
不断织密森林防火安全网
守护森林安全,除了需要“护林先锋”以外,也少不了科技的助力。近年来,成都不断加快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化建设。
2021年,市公园城市局开启成都市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测预警指挥云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已基本实现“天空地人”四位一体立体监测预警、快速指挥调度、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功能。全市14个有防灭火任务区(市)县共建设有378套林火视频监控、1400套林区道路高清卡口监控和378套林区气象要素监测等感知设备,重点林区林火视频监控覆盖率提高到71%。
2023年,成都建设了龙泉驿区山泉镇、彭州市龙门山镇和大邑县鹤鸣镇等3个“以水灭火”示范镇,以及14个“以水灭火”试点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和修缮防火通道59.4公里,新建消防蓄水池136个,购置储备各类“以水灭火”物资装备1878台(套)。
护林员正在开展巡护工作
是森林 也是“粮库”
构建林产品协同发展3+N格局
郁郁葱葱的森林,不仅是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大自然的天然“粮库”。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林产业初具规模,去年起,成都大力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按照四川省的统一部署,结合“森林粮库”调研情况印发了《成都市2023年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实施方案》,谋划指导林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成都优势林业产业,稳定木本油料、森林蔬菜、特色林果规模,提升产品品质。逐步形成以金堂为核心区域建设的“天府森林油库”、以邛崃为核心区域建设“天府森林菜库”、以大邑、都江堰为核心区域建设“天府森林药库”为主导,林果饮品、食药用花卉、林下食物、林产调料等多种食用林产品协同发展的“3+N”格局,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防蓄水池
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测预警指挥云平台
突出巡护养护
守护9452株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作为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和有生命的文物,留存着市民的乡愁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
目前,成都共认定古树名木9452株,树龄超五百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共197株。为了守护古树名木,近年来,成都通过出台修订《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以“一树一档”认定挂牌、“一树一人”管养巡护、“一树一策”救护复壮、“一树一案”避让保护、“一树一品”转换价值等措施,基本实现了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此外,成都已连续10年对500株古树名木实施年度健康监测和安全评估,并建立体检档案。截至目前,已完成4700余株古树名木的健康体检。2023年,对存在长势衰弱、生境硬化严重等问题古树完成救护82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