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青海省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青海完成国土绿化454.72万亩,其中营造林212.99 万亩、草地修复治理241.73 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800余万株,林草资源总量稳步增加、质量不断改善。新创建4个省级森林城镇、6个省级森林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2023年,青海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建立省级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协调机制,组织召开全省防沙治沙暨“三北”工程六期推进会,实施《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规划“2+1+12+N”防沙治沙总体布局,启动8个重点防沙治沙项目、44个防沙治沙子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防沙治沙146.2万亩,为目标任务的122%。
与此同时,青海进一步完善林 (草) 长制,建立“林(草)长十警长十检察长十法院院长”“林(草)长十河湖长”联动机制,明确草原管理责任 21项,林 (草)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严控林草地征占用,全年办理征占用林地211件、草地273 件、湿地25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保障了全省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全面完成林草湿综合监测,设置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等各类样地监测7758个,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8.12%,比上年增加0.22个百分点。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湿地保护和公益司法协作机制、湿地保护联系会议制度。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联合多部门联动开展“清风”行动,查办野生动物案件91起。强化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全年防治林业有害生物284 万亩、草原有害生物2946万亩,未发生不可控生物灾害。
此外,青海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林草种苗、中藏药材、藏茶和特色养殖等林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全省林草产业产值达到379亿元,较2022年增加17亿元,扭转了因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政策引起的种植面积下降、产业产值萎缩趋势。制定《青海省林草产业财政补助资金管理细则》,举办第四届全国虫草大会暨冬虫夏草鲜草季活动、首届枸杞产业发展大会,新认定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有机枸杞基地23个。落实林草湿生态效益补偿资金7.71亿元、退耕还林补助1.46亿元。强化生态护林员规范管理,稳定全省14.51万生态管护员,落实劳务报酬10.2亿元。林草生态工程吸纳7.45万农牧民务工发放劳务报酬3.66亿元,带动人均增收4900元,林草在推动农牧区就业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