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强基固本 “最绿省份”绿上增绿

发布时间:2016/01/21

福建森林覆盖率持续居全国首位,被誉为“最绿省份”。这张“烫金名片”使福建身价倍增。


  福建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将继续做好生态建设“加减法”,鼎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减少森林资源非正常消耗,为持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全国首位强基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更高期待。


  日前,在香港文汇报、海外华文媒体组织等联合开展的2015绿色中国环保奖评选中,福建省林业厅获得生态成就奖。而今,绿色发展的社会共识已在福建形成,“绿色化”正在加速融入主流价值观。


  植树播绿  让春色永驻


  在外人看来,高达65.95%的森林覆盖率主要关乎福建的荣耀;对福建来说,高覆盖率却是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保生态、惠民生的根本。


  福建将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根植于和谐发展的思想。2000年,时任省长习近平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省”战略构想,意在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全局,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逐渐成为福建的行动纲领。


  2013年,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全国“两会”上招呼记者们“来福建吸新鲜空气”。2015年全国“两会”,他继续打出生态牌,“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福建一定要继续做好‘生态美’文章”。


  为润色这篇文章,福建省级财政给予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每亩补助5000元,多地将珍贵树种和乡土阔叶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林分结构更趋合理,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混交林格局。省林业厅要求造林绿化务必做到“三个必造”:上年林木采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上年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和盗砍滥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上年项目建设占用征收林地的,必须通过等面积以上荒山或非规划林地造林予以补充。


  统计显示,2015年,福建安排造林绿化补助资金8.1亿元,全省造林绿化166.8万亩、森林抚育1038.4万亩、封山育林1076.9万亩,“四绿”工程(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再创佳绩,造林绿化达61.98万亩。


  日前,《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紧邻武平县城的西厢村和红东村看到,木荷等乡土阔叶树长势旺盛,县城被森林环抱。县林业局局长王琼荣说,2015年春在这两村实施城区一重山造林880亩,成活率超过96%,“将来这儿是继碧水公园和码头山公园之后的第三个市民休闲好去处”。


  科学经营  夯生态根基


  绿色是生态福建的主色调,林业是生态福建的主战场。


  福建为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标,自2004年永安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点后,对具有南方特色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重塑了森林资源的价值之维。


  坚持分区施策、分类经营,管严生态林、放活商品林,建立了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实施了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实现了造林绿化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探索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推进林木采伐方式改革,推广“不炼山”造林,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森林生态整体功能。


  这些凝结于山岭间的智慧,在福建更广袤的土地生根、发芽。


  记者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板桥工区110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看到,2009年栽种的杉木有的超过9米,油亮亮的杉木迎着阳光争先恐后向上生长。“我们选择良种优苗,采取普遍培养、定向选拔的方式,选取长势旺盛的优势木,用油漆进行标注,实行定株经营,培育无节良材、大径材。”洋口林场场长张志才介绍。


  位于九龙江畔的漳平五一国有林场,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丰富生物多样性功能,既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同时,福建不断强化重点生态区位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沿海防护林和“三沿一环”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强制保护。2015年,全省新增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新申报3个国家湿地公园,并完成了沿海基干林带的区划界定。全省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88处、保护小区3000多处,保护面积占陆域面积6.8%;国家级森林公园30个、省级森林公园127个。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福建森林面积801.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95%,森林蓄积量6.08亿立方米,均比上轮清查有明显增加。福建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森林资源“双增”目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是全国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优的省份。


  福建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生态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要让生态账本更厚实。


  防控灾害  守绿水青山


  如果说植树播绿是推进区域生态建设能力的集中体现,漫长的资源守护就是对区域生态建设全方位能力的不断考验。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就是福建坚守“最绿省份”的重要举措。


  福建林业早先有“两棵树”之称,马尾松和杉木占绝对优势。因此,防虫甚于防火。“十二五”期间,福建累计投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6.19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年均投入3066万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3倍。自2011年以来,福建在遏制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扩散方面不断取得成果,顺利通过了国家2011年-2013年防治目标责任制的检查考核。2015年,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不超过3‰,无公害防治率超过86%,灾害测报准确率超过90%,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


  营建生物防火林带,作为控制森林火灾的长效之策,亦步履稳健。


  福建是我国较早开展森林防火林带建设的省份之一,自新中国成立后就有计划地在国有林场进行试验。此后,省委、省政府把防火林带建设列为建设林业强省的重点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2014年,《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年)》印发,预期完成林带建设85.9万亩,总投资达8.59亿元。2015年,全省建成防火林带26.07万亩,在山脊、山脚、田边,构筑并完善了以木荷、火力楠、油茶、杨梅等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


  “脚下都是芒萁,一个烟头就能把山烧了,种油茶不仅能阻火还能致富。”武平县十方镇黎畲村农民肖启祥在承包的防火林带上种满了油茶,“目前榨出的油,每公斤就值200元,我还是没舍得卖。”


  划定红线  守底线思维


  福建省省长于伟国指出,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要抓紧划定、严格管控……完善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确保森林覆盖率不降低;探索建立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守住绿水青山。


  2015年7月,福建省政府印发实施《福建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明确林业生态红线由林地和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沿海防护林、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6条红线组成,要求到2020年林地和森林保有量分别不低于912万公顷、801.2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6.23亿立方米;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7%;力争现有湿地面积84万公顷不减少;沿海防护林、森林公园和生态公益林面积分别不低于6万公顷、16.72万公顷和286.16万公顷。


  这就意味着,福建在接下来的5年,不管经济社会如何发展,森林蓄积量必须提升,林地、森林、湿地等一寸也不能少。

  当然,划出生态红线,不是完全禁止发展利用,而是让官员不敢任性。


  福建林业生态红线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两个保护等级。一级管控区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禁”字当先;二级管控区实施局部封禁,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在确保红线面积的情况下,确因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需要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或湿地,必须“占一补一”。


  记者从龙岩市林业局获悉,为确保红线面积和依法征占用林地,龙岩提出了“以库管线”和“以图管线”两种模式。前者是通过建立红线地理空间数据库实施管控,后者是通过完善林地“一张图”,实行动态管理。


  没有绿水青山,哪来金山银山?保森林覆盖率,其实就是在保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