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内蒙古多举措促进草原永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08 来源:法制日报

年均种草改良3000万亩以上,全区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连续3年稳定在45%,2023年,草原过牧预警面积较上年减少1496万亩……这些数字代表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着力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促进草原永续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近年来,自治区始终把草原生态保护挺在前头,全过程加强草原资源监督管理,持续推进草原休养生息,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
  自治区林草局草原监管处处长武国庆介绍说,从2021年开始,自治区林草局开始对全区草原开展草畜平衡监测预警,提取出草畜平衡区、超载预警区和禁牧区违规放牧敏感区,形成了细化到嘎查村一级的预警图斑,为指导科学放牧和明确超载放牧重点巡查区域,提供了基础数据。
  “传统的草畜平衡监测以‘畜’为监测重点,只能进行回顾式的事后评价,无法做到事前预警。”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院长刘爱军说,“内蒙古以‘草’为着力点,以‘草—畜关系’为核心,基于遥感地学分析、生态参数定量反演和综合模拟技术,构建了全新的草畜平衡监测管理模式,突破了目前草畜平衡监测的现实困境和管理调控的机制制约。”
  根据第三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范围,自治区将3.8亿亩重度退化、沙化草原以及不适宜放牧利用的中度退化、沙化草原和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草原划为禁牧区,进入5年的休牧期;将5.9亿亩重要放牧场划为草畜平衡区,并全面推行不少于45天的春季休牧制度,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全部实现“落地上图”管理,通过建立内蒙古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构建起了旗县区、苏木镇、嘎查村三级网络化管理体系。
  除了“天空看”,还有“地面查”,武国庆告诉记者,全区共聘用3155名草原网格员,专门开展草原巡护工作,草原网格化监管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监管能力持续提升。
  据了解,自治区还将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监管纳入“林长制”考核,紧紧围绕林草重点工作设置考核指标,通过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相结合、基础分值+资源占比相结合的赋分方式,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差异化赋分,持续强化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措施。
  沈国栋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的一名护林员,作为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的第一道防线,守护来之不易的森林草原资源是他工作的第一要务。
  “日常巡山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放牧、乱砍滥伐等破坏林草资源的行为。”沈国栋说,“近年来,随着林草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违规放牧、毁林毁草的违法行为大幅减少,我们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不仅关系着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农牧民的生计。为切实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多次组织研究、推动落实,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方案》,并在全区选择了17个具有代表性的旗县作为试点。一方面,通过发展舍饲圈养、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提高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做好“疏”的文章,确保牧民“不减收”;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草原过牧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加强草原过牧监测预警巡查等举措,做好“堵”的文章,保障草原“不超载”,因地制宜、一地一策解决草原过牧问题。
  自治区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永泉表示,一年来,全区各级政府和林草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系统观念,自觉将草原保护修复工作融入新时代“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之中,把加强退化沙化草原修复治理、强化草原执法监督、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作为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中贡献草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