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为什么说森林是"四库"全能的大宝库?

发布时间:2025/11/20 来源:四川林草微信公众号

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生动形象地阐明了森林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与作用。

2024年9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提出将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四库”,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

那么,究竟什么是“森林四库”?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深入了解。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5.png

俗话说:“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森林作为“绿色水库”,是如何实现对水的涵养和时空调节的?

森林之所以能够涵养水源,得益于其立体结构:茂密的林冠层、松软的枯枝落叶层、发达的地下植物根系和深厚松软的土壤层。这些结构使其具有强大的持水性和渗透性,下雨时能截持、吸收、贮存水分,无雨时又能缓缓渗出,从而削弱洪水,补给旱季径流,维持河水长流不息。

据统计,每平方公里森林可贮存5—10吨水。树冠能截留15%—40%的降水,降雨强度越小,截留比例越高。其余雨水除少量蒸发外,大部分被植被、枯落物和土壤吸收。

森林不仅能蓄水,还能调节径流、削洪补枯。研究表明:小流域森林覆盖率每增加2%,洪峰可削减约1%;当覆盖率接近100%时,洪峰可削减40%—50%。

森林还是水循环的重要参与者。研究发现,岷江上游的高山草甸与亚高山暗针叶林之间形成水分内循环:草甸下渗的径流补给森林土壤;森林蒸发散的水分又以雨雾形式回降草甸,滋养植被。这种循环维持了区域水系统的稳定,为农林牧业提供持续水源,生动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森林为什么是“钱库”?

6.png

森林是钱库,主要是指森林可以向人类持续提供多种产品,包括木材、能源物质、动植物林副产品、化工医药资源等。同时,又提供了重要的空气调节、土壤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和服务,所有这一切构成了“绿色GDP”的核心内容。重视森林,就是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林业是一个横跨三大产业的复合产业群,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产业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总产值年平均增速达12.1%,保持全球林产品生产、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物质供给:木材是世界四大材料之一。全球森林每年为人类提供约30亿立方米以上的木材,其中为中国提供5亿立方米。如今,我国家具、地板、木门、人造板、竹材,以及经济林产品产量世界第一。

能源供给:生物质能源是人类用火以来最早直接应用的能源,也是唯一可再生的碳资源。地球上的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能总量约为1440亿—1800亿吨,相当于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倍左右。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林业采伐加工剩余物就有10亿多吨。根据《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我国主要生物质资源年产生量约为34.94亿吨,生物质资源作为能源利用的开发潜力为4.6亿吨标准煤。

生态服务: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样惊人。测算显示,全国平均每亩森林年涵养水源量192.34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12.1千克、年释氧量315千克。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总价值约为15.88万亿元。这些生态价值正通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转化为商业价值。

森林为什么是“粮库”?

7.png

森林是粮库,“向森林要食物”潜力巨大。人体需要的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从森林植物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森林提供的木本食物受气候影响小,是我们食物来源的重要补充。

我国森林中仅木本植物就有8000多种,能生产木本粮油的树木被形象地称为 “铁杆庄稼”。我国目前大面积栽培和利用的木本粮食树种主要有板栗、榛子、栎类果实等;木本油料树种主要有油茶、元宝枫、核桃、油橄榄、山桐子等。

其中,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用它的种子榨取的食用油称为山茶油。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还含有山茶苷、山茶皂苷、茶多酚等特殊生理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除此之外,“森林食物”还包括香椿、竹笋、黑木耳、蕨菜、刺龙芽、魔芋等森林蔬菜,茯苓、杜仲、黄精、天麻等森林药材,木姜子、八角、花椒等林产调料,沙棘汁、俄色茶等森林饮料,猕猴桃、苹果、桑葚等森林水果,玫瑰花、茉莉花、栀子花等食药用花卉,类型丰富。

目前,全国以森林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年产值从2013年的4575亿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1万亿元。

森林为什么是“碳库”?

8.png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也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其强大的碳汇功能和作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目前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之一。

“双碳”战略目标下,“森林是碳库”强调的不仅是传统林业上森林的碳汇功能,更在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森林的固碳减排效应可以为我国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森林具有不可比拟的“碳汇”优势。根据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球森林总碳储量达到6620亿吨碳,这些碳主要储存在森林生物质(约44%)、森林土壤(约45%)以及凋落物和死木中。

在中国,森林碳汇相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2014年中国林地碳汇量达到每年8.4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国陆地碳汇总量的80.7%。中国科学院研究显示,2001—2010年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量约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总量的81.3%。

科学增加森林碳库和提升森林碳汇能力,需要从三个方向发力: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保护现有碳储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森林资源保持了连续30年的“双增长”。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年碳汇量达到12亿吨以上,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森林碳汇形成的碳汇量,其经济价值可通过交易直接变现。2016年,塞罕坝林业碳汇项目首批国家核证减排量获得签发,预计30年内产生净碳汇量470多万吨,潜在交易价值超亿元。

四川建设“森林四库”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1、区位优势

四川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地理环境独特,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将有助于进一步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

2、资源本底厚实

作为全国第二大林区,四川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3.81亿亩,占全省总面积的52.3%,居全国第一位;森林面积2.6亿亩、森林蓄积18.95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四位。

3、基础良好

经过长期努力,四川省各地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经营等项目,抢抓绿化全川、脱贫攻坚等重大机遇,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两手抓,全省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以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为重点的森林食物发展迅速。

4、发展稳健

2024年11月,四川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会议召开,为四川林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崭新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8个市(州)制定出台了“森林四库”建设规划或方案,“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如火如荼。

2025年,四川陆续编制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指南》,研究制定《科技赋能“天府森林四库”建设行动方案》《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助推“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指导意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林下经济行动方案》《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生态旅游康养行动方案(2026—2030年)《关于抓好林草碳普惠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天府森林四库”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等配套政策,形成了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统计监测制度等具体措施。

四川省启动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

森林生态功能持续增强:近两年,四川省完成营造林1000余万亩,2024年度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20474亿元、涵养水源890亿吨。

生态产品价值持续转换:2024年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5800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竹产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林粮产值超过1700亿元、生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

森林碳汇积极破题:全省森林年均碳储量达7000万吨,开发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造林碳汇项目10个,红原县造林碳汇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挂网公示CCER项目。

生态安全持续巩固:今年上半年,防治林业有害生物194万亩,拔除松材线虫病疫区3个;整治火灾隐患1.2万个,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形势持续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