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作比喻,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地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2005年8月15日,他在考察我国“竹子之乡”安吉县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2013年9月7日,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后,他多次深刻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要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2017年10月,这一重要思想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必须长期树立和认真践行的重要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生产力理论,摆脱了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提出了实现保护和发展相互协调的方法论,找到了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一重要理念是一个包含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完整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又一重大创新和升华。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出这一理念的有效实现途径。这既需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充分认识绿水青山的极端重要性,全力保护恢复绿水青山,又需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坚持科学利用绿水青山,使绿水青山越用越多、越用越好,努力走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全面认识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的重要作用,告诫我们绿水青山是像金山银山那样的无价之宝,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一方面,绿水青山有着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森林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没有绿水青山构成的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繁衍生息,失去绿水青山,人类就将失去一切。我国胡焕庸线的东南部地区,水热条件充沛,生态条件良好,到处都是绿水青山,以占全国43.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占全国94%的人口和96%的GDP;而在胡焕庸线的西北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状况脆弱,很难见到绿水青山,所以人口分布很少,经济发展落后。这就是绿水青山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绿水青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所需的食物、淡水、氧气等都来源于绿水青山,这些都是须臾不可或缺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绿水青山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衣食父母”。同时,绿水青山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基因资源和能源,是低碳、环保、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也是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10多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平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年产值到2017年达到7.13万多亿元。这都是绿水青山带给人类的巨大财富。此外,绿水青山还有着强大的文化功能。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依托绿水青山创作形成了丰富的森林文化、湿地文化、草原文化,以及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目前仍然在不断地繁荣兴盛。这些文化题材多样、健康向上,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保护恢复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中,绿水青山是决定性因素,只有保护恢复好绿水青山,才能从根本上守住金山银山。历史上,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绿水青山遭到了极大破坏,主要自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一些地方变成了荒山秃岭,湿地减少,河流污染,绿水青山逐渐消失。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生态状况逐步改善,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1.66%,但仍然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我国天然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但退化十分严重,人均草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全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只有13.44平方米,远低于国际上60平方米的最佳人居环境标准。在当前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生态资源弥足珍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水青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绿水青山,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培育更多更好的绿水青山。要划定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绿水青山。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切实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绿水青山。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深入实施重要生态工程,加大造林种草力度,抓好退化林分和退化草场修复,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尽快改善我国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努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绿水青山。
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必须科学利用绿水青山
要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不能只盲目保护绿水青山,必须坚持科学利用绿水青山。只有科学利用,绿水青山才能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给我们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在这方面,古人就有着许多朴素的思想。比如:《孟子·梁惠王上》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夏朝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论语》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些名言警句,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索取。当今世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们更应该自觉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倍加爱护生态,善待绿水青山。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才能持续收获金山银山。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域、分种类合理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决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对生态造成破坏。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提倡绿水青山的多功能利用,依托绿水青山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以及林业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直接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形成保护生态与发展产业的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消耗,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赋予更多更便捷的投融资权能,有效盘活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成为发展的资本。要建立健全绿水青山共建共享机制,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的政府投入,完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资源定价、损害赔偿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让守护绿水青山者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激励他们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绿水青山。
林业和草原部门既是绿水青山的主要守护者,也是金山银山的主要创造者。目前,全国有林地、草地和湿地共计100多亿亩,占国土面积70%以上,还有1万多处自然保护地及丰富的物种资源,这些都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阵地。各级林业和草原部门要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并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独特优势,忠诚尽责担当,努力保护好、培育好、利用好绿水青山,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途径,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持续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持续深化林草改革。围绕资源变资产、变资本这个核心问题,进一步明晰森林、草原、湿地产权,深化后续配套改革,继续放活经营权,大力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从根本上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更好的条件。要研究完善扶持政策。完善森林、草原、湿地和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建立生态资源定价、损害赔偿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让保护绿水青山者不吃亏、能受益。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湿地保护恢复、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制定便利化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林业和草原。要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全面及时地把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挖掘上来、总结出来、推广开来,把人民群众和基层的创造性发挥好、引导好、利用好,推动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为建设和守护绿水青山凝聚更多力量。要着力强化服务保障。要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提高科技支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技术人员的服务作用,加大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化服务支持力度,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为各地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途径创造更好的科技和信息支撑。我们坚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绿水青山必将永续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