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江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让山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

发布时间:2016/07/08

  我市全力推进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碳汇示范林建设!让江门山更绿、水更清、林更密、城更美 !


2016-7-13-10c977afaa344b058f53df0e781ad53b.jpg


  我市拥有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林。图为恩平七星坑自然保护区。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4.30万公顷,森林蓄积2002.4万立方米,森林面积42.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5.32%;拥有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林,面积最大的两片是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江门森林资源丰富,它不仅是珠三角的一颗“绿宝石”,更是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色之城。


  今年4月,《江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4年)》(下称《总体规划》)正式出台,吹响了江门“创森”的号角。《总体规划》不仅结合公园城市建设,打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态宜居幸福城;更结合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围绕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碳汇示范林建设等提出要求,构筑生态安全绿色屏障,推动生态敏感区保育,以及森林植被的恢复、提质,让江门山更绿、水更清、林更密、城更美。


    沿海防护林


  恢复海岸河口森林生态系统


  江门海岸线漫长,约占全省的1/10。经过“十二五”沿海防护林建设,江门市已初步建立起以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为骨架,以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为纵深,以村镇、园区绿化为补充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有效保护了沿海村庄和农田。


  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对防止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海水养殖业、旅游业开发等,沿海基干林带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创森”期间,我市将以改善生态、防灾减灾为目标,大力营造、保护沿海防护林,通过人工造林和补植套种改造,建立以人工森林植被为主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沿海防护林体系。


  以此,恢复近岸海域和河口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抗击台风、海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威胁,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至规划期末,规划建设沿海防护林总面积663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37公顷,封山育林6200公顷。


  农田林网


  形成“三网”结合生态格局


  农田林网在降低风速、改善小气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农业自然灾害,保障作物高产稳产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在平原水网农业区的林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在绿化生态空间日趋紧张的城市里,加大农田林网体系建设力度,是切实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的重要措施。


  自1976年以来,江门市依据“有路有沟就有树”的绿化模式,因地制宜加强林网建设,各地均有成效,其中,江海区经过规划营造和投入建设,农田林网控制率已达90%,构成了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美丽田园风光,多次抗御台风、龙卷风和暴潮的侵袭,有效保障了农业稳产高产。


  《总体规划》提出,将重点加强江海区农田林网建设,因地制宜布置林网,对林网断带进行重点监护,植树造林,以农田林网为主体,有机地结合村庄及“四旁”绿化等,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形成林网、水网、路网“三网”结合的生态格局。至规划期末,江海区规划保护完善农田防护林网面积400公顷,其中近期100公顷,中期100公顷,远期200公顷。


  水源涵养林


  保护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创森”期间,我市将结合《江门市饮用水源水库第一重山商品林调整为生态公益林规划方案》的实施,重点抓好潭江中上游流域和锦江中上游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快中小型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建设,以及通过封育管护、补植套种等方式,营造涵养水源功能强的乡土阔叶树种,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等。


  规划期间,我市将建设水源涵养林面积12156.9公顷,其中近期2892.1公顷,中期5784.3公顷,远期3480.5公顷。这将使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饮用水源水质满足功能要求,重点水系、水库水生态维持良好水平,两岸做到绿化美化,将流域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生态公益林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稳定生态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新建鹤山皂幕山 县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1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7个。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于“创森”规划中期,新建鹤山皂幕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并加强对开平赤坎百足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梁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狮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恩平锦江源市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保护区的维护。远期将加强对恩平君子山县级自然保护区、镇海湾红树林县级自然保护区的维护。


  这期间,我市将通过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级自然保护区的组织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保护区宣教中心的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加大资源管护力度,加强社区共管,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切实有效的管护措施,确保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严格保护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维护国家物种安全,确保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安全。


   碳汇示范林


  “造改封”结合 增加森林碳汇


  自2012年以来,广东省启动实施了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其中,我市森林碳汇工程总建设任务10693.33公顷,2012年至2014年已完成碳汇林建设任务7950.00公顷,其中工程造林6650.00公顷,封山育林1300.00公顷。


  下一步,我市将采用延长砍伐期、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等措施,减少桉树种植量,控制桉树纯林面积。选用生态、高效的碳汇树种,采取“造”、“改”、“封”结合,完成全市疏残林(残次林)、低效纯松林和纯桉树林改造,建成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体的混交林,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并将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选择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其他无立木林地,选用稳定性好、抗逆性强、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的优良乡土树种,营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碳汇示范林,探索高效碳汇林经营模式,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规划近期,全市将营造不同类型的碳汇示范林3690.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925.3公顷,退化林分修复1208公顷,更新改造45.4公顷,封山育林1512公顷,并加强新造林的后续抚育和管理。


  (唐达 邓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