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贵州退耕还林 农民如何受益

发布时间:2017/03/27

10多年前的龙里县茶香村属贵州省级二类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砍树换钱是当时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村民们也一度陷入“生态环境破坏-农作物收成差-砍树换钱-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如今,茶香村已成为贵州省刺梨良种穗条和苗木供应基地,全村刺梨鲜果产量年均8万余吨,村里生态环境有了大幅改善,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2万元。


这一变化,得益于实施了10多年的退耕还林政策。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退耕还林,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退耕农户发展木本油料、木本中药材、笋用竹、精品水果等特色经济林增收脱贫。贵州省林业厅推行“先建后补”“先退后补”等方式,通过造林资金补助、财政补贴、贴息贷款、表彰奖励等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投劳开展造林绿化,帮助农民在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收入。


退耕兼顾扶贫


贵州省把退耕还林工程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任务安排上向贫困县倾斜,各工程县在任务安排时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实现应退尽退。2014年和2015年,贵州省安排给贫困县的退耕任务占全省退耕还林总面积的84.3%,两年来参与退耕还林的贫困农户有28.2万户,共91.8万人,约占全省现有贫困人口的18%。2016年,国家下达贵州省退耕还林直补资金23.65亿元,涉及贫困户50万户,户均1137元。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林草结合模式实施方案》,鼓励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退耕还林建设,整合社会资金,以林草、林药、林茶等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2014年和2015年,贵州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经济林面积占还林总面积的80%以上,全省有57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以龙里县为例。自2000年起,龙里县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项目资金,大力扶持群众发展刺梨种植业和加工业。目前,龙里县共有16.39万余农民种植刺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民2.4万余人,覆盖了全县85%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人均年收入实现了从不足400元到1.2万元的跨越。2014年,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将龙里刺梨作为退耕还林成功模式加以推广,并将刺梨列为退耕还林主要树种。


推广退耕还茶


“退耕还茶”模式是贵州省结合扶贫攻坚任务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模式之一,近年来,都匀市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好时机,把退耕还林工程与发展都匀毛尖茶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先后种植茶树10.6万余亩。都匀市目前有11万余农民从事茶叶生产,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6.4%。退耕还茶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940元增加到2015年的9000多元,退耕还茶带动都匀10多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为做大做强毛尖茶产业,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颁布了《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化体系》和《都匀红茶》地方标准,注册了都匀毛尖茶证明商标,通过整合资源、培育基地、壮大企业等举措推动“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目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茶园种植面积为161.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74.23万亩,年均产茶2.4万吨,产值42.59亿元。全州有涉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300多家,茶产业从业人员45.66万人。


借力“三变”改革


贵州省把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相结合,鼓励农民以入股、流转等方式将坡耕地交由企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来实施退耕还林。


盘县盘关镇贾西村2014年开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由盘江天富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向农户流转土地保底分红,发展刺梨产业。2014年初,合作社召开土地流转租金集中兑现大会,现场将160余万元流转费兑现给农户,带动400余户农民种植刺梨2000亩。


合作社采取“三变”模式,在刺梨产业未见效益之前,对流转的土地按每亩每年400元保底分红,产业见效后再将收益的10%分给农户。合作社同时优先吸纳入股农户就近务工,刺梨基地每天约有上百人务工,合作社平均每月支付务工人员工资20多万元。此外,为让农民在短期内得到收益,合作社还积极探索林药、林菜、林苗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2016年,合作社在万亩刺梨基地内套种辣椒1300亩、萝卜1000亩、中药材1200亩、刺梨苗400亩,预计林下经济收入2500万元,为刺梨产业综合发展拓宽渠道。


目前,合作社已建成以贾西村为中心,覆盖盘关镇5个村的刺梨产业基地1.35万亩,覆盖农户789户共2476人,其中贫困户146户共279人,兑现农户保底分红金560多万元。2016年,盘关镇刺梨基地初产鲜果200吨,产值100万元。到盛果期后,入股农户预计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可以带动1700余户农民致富,帮助426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