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四川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要打五张牌

发布时间:2016/02/18

“十三五”是四川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决胜阶段。到2020年,绿色屏障将环绕千里川江。那么,“十三五”期间,四川应该怎么做?近日记者走访了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


民众对生态环境参与程度提高


问: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答: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四川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6.02%,过去五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2个百分点,也比全国高出14个百分点,全省的森林面积增加了920万亩。


应当说,这个成果超出了“十二五”的预计目标。但让人惊喜的不只是这些,而是民众对于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保护意识、参与程度在不断地提升。


这里可以对比一组数据,在造林主体上,“十二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年均造林面积超过200万亩,占全省年均造林量的三分之二。这说明,伴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等深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在造林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问:那么,四川林业的“十三五”规划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答:根据此前制定的标准,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7%以上,全省林地保有量控制在3.54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8.1亿立方米;湿地保有量控制在2500万亩以上;治理和保护恢复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积不少于80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5000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超过1600元。


上述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全省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林地资源及分布状况得出的。众所周知,四川森林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林业防灾减灾形势严峻。此外,局部地区生态恶化趋势仍在继续——川西北大量沼泽湿地退化,45%的天然湿地尚未建立有效的保护平台,近2300万亩荒漠化土地亟须治理。林业产业大而不强、质量不高现实仍在,有数据为证——人工林地产出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2%。


用改革创新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


问:到2020年,四川要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这是硬任务。那么,“十三五”期间,四川应该怎么做?

答:在强化长江流域保护的大背景下,四川林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换言之,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要保障和提升全省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总体功能。


具体来说,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首先,围绕生态产品只增不减这个目标,强化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四川会继续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出台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实施湿地修复。推进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其次,根据四大片区和森林资源富集区高度重合的现实,发挥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优势。今后五年内,四川将60%以上的中央和省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四大片区,并引领林农利用好生态补偿资金发展相关产业。


再者,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加强产业基地品种改良、低产低效林改造,走集约经营之路。提高生态旅游节会质量和品牌效益,编制实施全省“十三五”森林康养总体规划,推动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发展。


第四,开展新一轮绿化全川行动,并破除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参与的机制、体制性障碍。依托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持续增加森林面积。统筹推进城乡、通道绿化美化及防护林网建设。


第五,完成部分林业重点改革。重中之重,就是启动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紧迫问题。同时,创新林业资源管护机制,划定县级林业生态红线,完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建管机制,扩大省级湿地补偿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