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利津——增绿护绿探索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7/05/15

山东省利津县以东营市三年增绿工作规划为指引,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建设责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绿化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建管并重、适地适树的原则,突出解决造林、成林、护林问题,确保种树见树、造林成林。


5.jpg


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利津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创新流转机制,破解了造林绿化用地难的问题。他们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基础上,制定了重点工程土地流转办法,抓住“民意征求、土地整合、合同签订、租金拨付、遗留问题处理”五个关键环节,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土地流转。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流转重点绿化工程用地,各乡镇街道财政配套部分资金流转其他绿化工程用地,林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造林大户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片林。去冬以来,全县已流转造林用地1.7万亩,确保各项造林工程顺利推进。土地流转稳定了造林绿化空间,实现了土地的林地林用。


4.jpg


为破解资金难题,利津县积极探索资金多渠道投入机制,确保植树造林物质、资金及时到位。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县级配套、土地流转、迁占补偿等前期投入。争取到农发行政策性贷款额度6.5亿元,目前已到位3.22亿元。2016年争取到位中央省市绿化项目资金3000万元,减轻了县乡财政投资压力,确保后续资金持续跟进。另外,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整合各类农林水项目政策资金,集中投放,发挥各类资金的规模效益。


3.jpg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严格工程标准。严把苗木关和栽植关,科学选择大规格耐盐碱苗木,节点绿化苗木胸径不低于7厘米,其他工程不低于4厘米。根据立地条件,对低洼盐碱地主要实施深沟排碱,部分地块适当修筑台田,保证土壤改良和树木生长需要。把灌排配套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分区域统筹规划建设,合理安排灌溉水源,科学布设明渠或管灌,疏挖排沟,打通竹节沟,做到淡水能引、碱水能排、土壤能改。


2.jpg


高标定位,种养并重。利津县实行管护责任、管护资金、管护人员、管护制度四落实,确保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保持85%以上。招投标建设的绿化工程,中标企业完成造林后管护期限不少于2年,管护资金在工程建设资金中列支,工程建设管护期结束后,由工程权属单位负责经营管护。对非招标工程实行管护补贴,对村集体绿化工程采取大户承包、门前三包等灵活措施。过去在村庄绿化中,政府购苗免费发放,各村组织群众造林,因为责任不清,权属不明,群众造林管护不上心,存在树苗成活保存率低、年年植树不见树的现象。针对这些实际问题,今年,利津县在环村林建设中,采取“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得利”和拍卖、租赁、承包林地经营权等方法,落实经营主体,调动基层群众造林营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项绿化工程建立了严格的管护制度,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和义务,坚决杜绝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


6.jpg


对环村林工程建设,按照四面闭合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林带绿化宽度100米以上,主要栽植了白蜡、白榆等耐盐碱苗木,苗木胸径4厘米以上。在村交通路口等重要节点种植常绿色叶树种,搭配高规格海棠、木槿、龙柏。树木长成后发展林下养殖产业,这样既改善了村庄环境面貌,又增加了老百姓收入。


1.jpg


利津县结合本地实际,在重盐碱地段,严格执行“四不准”:台田工程不到位不准植树,浇不上水不准植树,不施有机肥不准植树,不选优良树种不准植树。“工程一步到位,植树一次成功”,既解决了当前造林成活问题,又解决了长远有人管护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质量,抓好苗木质量关、科学栽植关、栽后管护关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