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江西兴国书写生态富民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04/15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绿起来 富起来 美起来 兴国书写生态富民新答卷

日前,兴国县层峦叠翠的青山绵延起伏,林间油茶、中药材拔节生长,一幅“绿起来”“富起来”到“美起来”协同发展画卷在这里铺展。近年来,兴国县立足生态优势,以林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富民深度融合路径,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

增绿护绿筑牢生态底色

曾经的兴国县水土流失严重,而如今,该县森林覆盖率达75.36%,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这一巨变的背后,是兴国县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态修复决心。

兴国县每年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近三年,完成义务植树50余万株。近八年,扎实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完成更新改造11.4万亩、补植改造21.39万亩、抚育改造30.35万亩、封育改造28.62万亩。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对全县1610株古树名木进行建档挂牌,实施分级保护管理。开展困难立地生态修复试点,在兴国南收费站实施困难立地生态修复试验30亩。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合作,在兴赣高速沿线困难立地实施生态修复100亩。

兴国县林业局局长钟齐俊介绍,通过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封育造林等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91.7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率超95%。生态的持续改善,不仅让山更青水更绿,还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下经济激活绿色动能

如何让林业资源释放更大价值?兴国县瞄准林下经济,打造“一林多用”立体产业链。

在崇贤乡茯苓种植基地,林农陈德生正忙着种植茯苓,“村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我们对接药企,去年我种的20亩茯苓收入超2万元。”像陈德生这样的林农,在兴国已有1.5万余户。近年来,兴国县把林下经济产业列为全县农业新兴产业、乡村振兴重点扶持产业,通过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科技引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林下中药材种植主要有茯苓、无患子、黄栀子、枳壳、山苍子等,总面积达3.66万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生产、农户参与分红,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绿色银行”赋能乡村振兴

在龙口镇文院村,村民钟文星家的庭院经济令人耳目一新。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罗汉松、茶花等苗木长势喜人。“县里提供种苗和技术,我家种了200多株精品苗木,每年增收2万多元。”兴国县大力推广小微林业经济,鼓励农户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庭院育苗、盆栽果蔬等产业,已培育绿色庭院示范户3200余户。持续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2024年至今,该县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3亿元,林农通过林地流转、入股分红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

从“治山治水”到“绿富共赢”,兴国林业的实践印证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命力。据统计,去年该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2亿元,带动8.1万农户人均增收6200元。“我们将继续做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文章,让更多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兴国县委书记李贱贵表示。(邓 君  陈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