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石嘴山市:增厚绿色家底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播撒绿色希望、增厚绿色家底。4月16日,石嘴山市组织2200名干部职工到平罗县红崖子乡、高仁乡义务植树。作为宁夏三北工程建设的主战场,石嘴山市正以“增绿、增效、增收”为目标,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之路,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记者在平罗县红崖子乡植树现场看到,干部职工们挖坑、栽树、培土,整个植树现场井然有序,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种下樟子松、沙枣、酸枣等乔灌木近3万株。这里是河东沙地系统治理示范试点项目区,总面积5400亩,规划建设道路防护林网、生态经济林、防风固沙林等多功能林带。目前已完成绿化3000亩,栽植苗木50万余株,配套建设3900亩节水滴灌设施及9.5万方蓄水池,构建起“水利+林业+生态”的立体化治理体系。
“我们不仅要让沙地变绿,更要让绿沙地生金。”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示范区创新“宁蒙交界联防联治”机制,融合沙生植物展示、生态经济林培育等功能,探索“资本参与、以林养林”模式,既提升防风固沙能力,又为30余万亩绿洲耕地和数万群众筑牢生态屏障,更通过沙枣、酸枣等经济林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双赢。
在平罗县高仁乡12000亩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区,干部职工正以稻草为“笔”,在沙丘上扎设1000亩草方格,同步栽植花棒、柠条等耐旱苗木5.6万株。作为2025年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该区域创新“光伏+治沙”模式,8000亩光伏板落地,实现“发电治沙两不误”;4000亩生态治沙区则采用“草方格+灌木种植+草籽撒播”综合治理,同步开展刷状网绳、芦苇帘子等多种沙障材料治沙实验,为流动沙地“量身定制”固沙方案。
“水钻植苗技术让苗木成活率提升80%以上,沙结皮培育为幼苗生长创造微环境。”技术人员现场一边演示治沙“黑科技”一边介绍。目前,高仁乡已完成3000亩稻草沙障扎设,储备沙拐枣、沙柳等苗木20余万株,沙蒿、花棒种子8吨,为全域固定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奠定基础。这种“科技+工程”的精准治理模式,正成为石嘴山市破解“沙进人退”难题的“金钥匙”。
从河东沙地到毛乌素边缘,石嘴山市正以“点上示范、线上连通、面上提升”的策略推进全域治沙。今年石嘴山市计划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5.03万亩,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2.79万。石嘴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嘴山市将持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防沙治沙与乡村振兴、绿色能源发展结合,让黄河“几字弯”成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石嘴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