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科技赋能古树新生!全国首个古树名木守护平台正式上线

发布时间:2025/03/27 来源:南方农村报

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也是“绿色的国宝”,近年来,广东省坚持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促进古树名木与城市乡村、历史人文和谐共存,留住绿美广东乡愁记忆,同时也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古树保护工作中来。

在此背景下,3月27日,由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清远市林业局及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合作开发的古树名木平安守护平台在清远市中山公园的百岁古树的见证下正式对外发布。该平台集大数据监测、信息化管理和古树诊医问断等功能于一体,标志着清远古树保护工作正式迈入“全民参与+科技赋能”的新阶段。清远市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清远市林业局、清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单位代表与广大市民在现场共同见证了古树名木平安守护小程序的揭幕仪式。

政策东风催生创新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也标志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将驶上快车道。近日,由广东省林业局牵头制定的《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技术规程》经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发布。该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广东省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的技术措施和要求,为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水平,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广东一直以来都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事关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清远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也是广东古树名木最集中的地市之一。截至2024年底,清远全市共有古树名木4013株,其中一级古树(500年以上)59株,二级古树(300~499年)537株,三级古树(100~299年)3415株,名木2株。古树名木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管理好古树名木,对于弘扬历史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城市风貌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清远市林业局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建立“一树一档”线上图文档案、提供保险保障,实现全市在册古树名木保险全覆盖。

科技赋能破解保护难题

此次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与广东省林科院、清远市林业局等单位联合开发的古树名木平安守护平台,旨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水平,除为林业部门防治有害生物提供技术支持之外,也让广大市民可以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救治工作中来。

据介绍,古树名木平安守护平台包含古树查询、古树养护、有害生物检索、古树问题反馈等模块。像古树查询模块则详细记载了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生长势、管护单位和树木配图等信息,为林木养护人员完成古树养护、病虫害诊断和古树巡查提供依据。

“过去,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检需要古树责任人线下巡查,填写台账再逐级上报,不仅时效长,古树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据省林科院相关专家介绍,相较于传统的古树巡检模式,古树名木平安守护平台上线后不仅可以实现全程操作电子化,林业专家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群众或护林员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复,减少流程等待时间。“根据平台的数据,险企还可以设置针对性的救助措施,提供相应的理赔方案,为古树名木织好‘防护网’。”该专家表示。

全民参与构建保护网络

古树保护需要制度保障、技术支持,更需要全民参与。清远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古树名木平安守护平台创新性地将保险机制、数字技术和公众参与有机结合,构建了“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企业助力、全民参与”的立体化保护体系。

“通过这个小程序,市民朋友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清远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生长状态和保护现状,还能随时随地参与到古树保护的公益行动中来。”平安产险清远中心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群众可以成为古树保护的志愿者,参与日常巡查和维护,发现问题随时拍照上传,专家在线回复确诊,方便线下及时实施救助方案;也可以进行线上认养,为古树的养护提供资金支持;或者是分享自己与古树的故事,传播古树保护知识,身体力行地参与绿美清远生态建设。

2024年,在清远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平安产险清远中心支公司已为全市4013株古树名木制定“一树一策”古树复壮救治方案,让古树名木管护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提高古树名木管护水平,留住这份最美的“绿色乡愁”。

千年古树静默伫立,科技赋能让绿色遗产焕发新生。当老人用智能手机查看古树变迁,当城市白领利用午休时间查看认养古树的生长数据,当孩子们通过趣味答题感受古树千年沧桑,一幅全民共护绿色遗产的时代画卷正在清远徐徐展开。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突破,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见证着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新篇章。

1 (1).png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梁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