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1月考察湖北时强调,湖北要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湖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将植树造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省四大家领导带头参与义务植树,全社会广泛参与植树造林、共建美丽家园,全省林业系统以重大造林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治理和多效绿化,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进一步夯实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生态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今年已完成国土绿化重点工程营造林270.3万亩,占年度任务的78%,时序进度良好。
丹江口库区植绿护水成效明显 湖北省林业局供图
十堰市:
增绿提质,聚焦重点区域守水护水
十堰市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2024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回信中指出,“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
十堰市坚决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聚焦环丹江口库周及汉江、堵河等重点区域,积极谋划实施“双重”、国土绿化示范等重大工程,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综合运用造林、修复、经营等措施。在环丹江口库周栽植枫香、鹅掌楸、黄栌等彩色树种,增强森林涵水净水能力,提升森林景观;在汉江、堵河两岸栽植楠木、栾树、青冈、重阳木等珍贵树种,培育大径材,提高林地产出;在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区,补植栎类、枫香、乌桕等乡土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增强森林抗逆性,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和服务功能,库区生态环境日臻向好。今年春季,全市已完成造林提质95万亩。
罗田县:
增绿兴业,让山区老区焕发绿色生机
罗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老区县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
罗田县始终锚定加快创建全国“两山”创新实践先行区目标,结合国土绿化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之优促发展之变的新路子。一是生态赋能、变资源为产业。累计完成“双重”工程造林31.6万亩,开展多效造林,打造“生态+”产业矩阵,推进天堂寨、薄刀峰、燕儿谷等重点景区全面提档升级,做强文旅康养产业;大力培育板栗、甜柿、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链,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二是业态融合、变资源为项目。在中国甜柿第一村錾字石村,打造柿里牧歌文旅区;在燕儿谷景区,打造工匠学校;在河西畈村,打造水上红叶景观,将林文旅有机深度融合;建设万密斋康养中心、九资河画家村康养旅游综合体,打造康养体验新地标。三是科技兴林、变资源为品牌。罗田县政府与省林科院合作成立大别山特色经济林木研究院,建成智慧农业平台,重点支持罗田板栗、中药材、黑山羊三大特色产业向品牌化、数字化发展。
孝感市:
增绿利民,建设“万树村”助推乡村振兴
孝感市坚持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启动实施“万树村”建设三年行动(2025—2027年),计划3年建成“万树村”1814个,着力打造绿色美丽富裕新农村。2025年全市迅速行动,通过领导重视、部门联动,能人回乡、企业带动,义务植树、全民发动等多种形式推进首批700个“万树村”建设,已完成营造林16.77万亩。
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孝昌县发展花卉苗木种植12.8万亩,建设了新龙村、三联村等一大批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型“万树村”。大悟县发展油茶种植20余万亩,建设了七寨村、陈湾村等一大批油茶产业村。安陆市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金叶银杏、槐树等树种,建设了李店盛世闻樱、烟店红叶山庄等一批旅游“万树村”。孝南区大力发展桃树种植,举办桃花节,通过“十里桃花连百村”带动乡村旅游。大悟、孝昌、安陆等宜林荒山集中县,2025年已完成荒山绿化1万余亩,建设以生态攻坚为主的“万树村”。(刘宽舒 崔卓卿 杨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