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大墩门水利枢纽再现弱水环流景观。
黑河,又称弱水,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也是甘肃省最大的内陆河,是河西地区工业、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千里黑河水流经金塔大墩门,沿古河道画了一个大大的圈,成为当地的特色景观——弱水环流。
历史上,无岸的弱水滋养了流域两岸的广袤土地。而如今,水量锐减、时常断流的弱水显得更加孱弱,蒙新荒漠、巴丹吉林沙漠和大墩门沙漠从三面夹逼,使弱水发生多次断流,下游居延海数度干涸。
受风沙的侵袭,黑河河道也不断向东偏移,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最北端的鼎新镇芨芨村正处于黑河东岸,黄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侵袭田地和村庄,当地不少群众萌生了逃离的想法……
直到有人陆陆续续开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种起了红柳和梭梭,每年推进的流沙,慢慢停住了无情的脚步,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了控制。
△胡兵多年坚持在荒漠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图片由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提供)
胡兵,一位致富不忘乡情的芨芨村村民,11年里,他在戈壁沙漠的锋线地带,植绿种草43.6万亩,打了一场漂亮的生态保卫阻击战。2023年,他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荣誉称号。
△在胡兵带领下,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团队多年坚持在沙漠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必须遏制沙进人退局面”
“天上不见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黄沙四季扰”。这是毗邻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金塔县鼎新镇、航天镇前些年的真实写照。
“我有位朋友就是金塔县的,离开金塔已经十多年了,每当开会用笔记本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地掸一掸纸面,再吹一下,我们都笑她。”酒泉市林草局副局长张立蓉说起她朋友因风沙大而养成的习惯时,无不感慨地说:“金塔的自然环境真是太脆弱了,防沙治沙是一件谁都绕不开的话题。”
胡兵自幼也生活在这里,在他的印象里,风沙一年到头没个完。“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刮起六七级的大风。”胡兵说,风沙一起遮天蔽日,几米外就看不清楚人的样貌,房间里开着灯泡也只能看到灯光下弥漫着黄色的微尘。
正因为这个原因,胡兵很早就离开了家乡到青海、新疆去讨生活。奋斗了近20年,肯吃苦的他从杂工干起,一路创业成功,获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1年,胡兵回家探亲,恰巧赶上了一场罕见的黑沙尘暴。那时正是田地用水的当口,风沙刮了整整三天三夜,“沙尘暴袭来的时候,就像一堵黑墙一样压过来,白天变成了黑夜,伸手不见五指。人待在屋子里,感觉门板都被吹打得裂开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胡兵仍心有余悸。
风停后,流沙翻过了一米多高的防沙墙,把水渠都填平了,看着辛苦劳作的几个月的田地被风沙掩埋,村里的人简直是欲哭无泪。
虽然从小吃惯了风沙之苦,但这次的沙尘暴对胡兵的震动极大,邻居们反倒来劝他,“没啥,都习惯了,风把庄稼吹走了,清理了沙子还能再种;沙把渠填了,挖开了还能接着用……”
“当时我手里有些钱,便下了决心,一定要把风沙控制住,不能再让它害人了,最起码也不能让风沙再埋了保命的水渠。”胡兵回忆道。
△戈壁滩作业信号受阻,胡兵(中)手持对讲机远程指挥植绿。(图片由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提供)
于是,胡兵就动员附近的群众,探索尝试在荒滩沙地上种植根系发达、抗旱、抗寒、耐盐碱、耐风蚀的梭梭树,他们的目标是沿着灌溉渠种出一片防沙林带。
在茫茫戈壁滩上种树,绝不是一件易事,仅浇灌用水就是一个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再加上种植面积大,所以离水源较远的地区,只能靠水车来回灌溉。
“每栽植一株梭梭,就要浇一桶水,一天上百亩的栽植计划,浇水需要万桶以上。一天下来,衣裤里灌满了沙子,每个人都灰头土脸的。”从一开始就跟着胡兵创业的丁丰龙说。
“我们用编织袋装着梭梭苗,在沙漠里一步一步,盯着行距、株距栽植,风吹沙打,手上全是一道道干裂的口子。”回忆起第一年栽植梭梭的情况,技术员王吉会感慨万千,“挖开一个树坑,把梭梭苗栽进去,得立即填埋好,浇上水,否则大风一刮,梭梭苗会被连根拔起。风沙大的时候,大伙儿就跪在沙漠里一步一步挪着走、挪着栽。”
“都说在河西栽树难,比养一个娃还难,但是在我们芨芨村周边种树种草,还要难出几个高度,呕心沥血地难。”胡兵说,“但是我们戈壁滩上的人,个个都有一股压不垮、吹不散的硬骨气,生死存亡的关头更是如此。”
带着一身执拗的骨气,2012年胡兵就在戈壁和沙漠的缝隙中种出了5000亩的梭梭。第二年开春,新栽植的灌木成活率超过了95%,有效缓解了风沙对农田的侵蚀。
这一下子,极大地提振了胡兵植树造林的信心。
“沙进人退,退到啥时候是个头?”胡兵坚定了防沙治沙的初心,“要把防沙治沙和生态改造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干。”
△沙里淘金,治沙同时栽种肉苁蓉成了致富新产业。
“治沙本不单是国家的事”
第一批梭梭成活了,危及芨芨村灌溉水渠的流沙被“摁”住了头。但是身后更广阔的村庄和田地依然被困于三面环沙的险地之中。
怎么办?盖一座全封闭式房子,也许可以暂时解决自家的问题。要想保护整个村庄,只能让沙漠“变绿”,锁住风沙。
作出进一步绿化沙漠的决定时,胡兵的家人、朋友、同学都很反对。
“那是地方政府的事,你一个商人,为啥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家人不解。
“沙漠里栽树?你这是白白扔钱呢!”朋友嘲笑。
“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种树?”附近饱受风沙摧残的群众也一脸不信,直摇头。
……
“成不成总要试一试,总不能让活人被沙子欺负了。”胡兵的倔脾气上来了,带着曾经一起创业的老伙伴,吆喝上支持他的亲戚朋友一起干;自家老宅年久失修没地方住,他就搭起帐篷,坚持克服困难干;荒滩里没办法起炉灶,他们就简单地啃口馍、喝口凉水,憋着一口气干。
为了提高梭梭的成活率,他还投资在试种的戈壁滩上铺设了滴灌设施。对滴管设备够不到的地方,胡兵又投资了十几台洒水车,从数十公里外拉水浇灌千辛万苦定植的梭梭苗。
就这样,一路艰辛、一路摸索,胡兵和他的团队从星星点点连成排排行行,又勾边连线,硬是在戈壁深处种出了一大片绿色的“奇迹”。
截至2023年11月,通过11年的不懈努力,胡兵打造的绿色生态屏障已扩展到43.6万亩,其中栽植梭梭33万亩、白刺6万亩,花棒、柠条、胡杨、红柳4.6万亩,总植株数超过7000万株。
时至今日,仍旧有人质疑胡兵“是钱多得没处花”,但他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深刻认识。
“风沙把人都逼到绝路上了,再拿金钱来衡量生死存亡有多么愚蠢。”胡兵说,“在防沙治沙这件事上,群众绝不能袖手旁观。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更应身处生态修复建设的前沿阵地,体现人生价值。”
“既然做一件事,就要把一件事做成、做好。”胡兵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保障防沙治沙林带的功效不打折扣,胡兵在成活率上加大了投入。他招聘周边的农户和种植能手,在每一行的第一株梭梭上标注上种植人的名字,第二年成活率高的种植人不仅有额外的奖金,还提高他们当年的种植劳务费;对于成活率不能够达标的,则解除劳务合作关系。
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戈壁滩上的绿化成活率全部超过了95%,比机械种植第二年成活率高出了15个百分点。
栽一片、成一片、活一片,胡兵又创造了一项“奇迹”。
正因为看中了胡兵团队的效率,国家加大了对他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2019年在和中国绿化基金会接洽后,“蚂蚁森林”项目也落户到了这片戈壁荒漠,为胡兵的绿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肉苁蓉产业带动当地务工群众增收。
从防沙治沙到沙里“种金子”
随着戈壁沙漠中的点点绿色,连点成线、勾线成片,胡兵的绿色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随着大面积的造林,每年植树牵涉到机械作业、油料费用以及务工人员的劳务费用,胡兵团队在经济方面开始力有不逮。
“怎么才能把绿色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胡兵苦苦寻求答案。
面对困难,胡兵再一次踏上“取经”之路,他来到国家林草局、上海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部委、科研院校,向院士学者求取发展沙漠林业经济“真经”,最终确定走梭梭嫁接肉苁蓉、白刺嫁接锁阳这条生态和经济相结合的生态产业互补发展新路子。
△金塔肉苁蓉由于品质优良,深受粤港澳大湾区欢迎。
2015年,他高薪聘请科研团队,为梭梭做起了“手术”,将苁蓉种子种在梭梭根部,嫁接收获具有较高中药价值的肉苁蓉;
2016年,在梭梭上嫁接肉苁蓉获得成功,也得到了众多中药企业的青睐。这为胡兵治沙造林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持;
2017年,胡兵的大漠农林生态产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果产业;
2019年,大漠公司首次利用白刺嫁接锁阳获得成功,引起了农林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之后,大漠公司申请注册的梭梭嫁接肉苁蓉和白刺嫁接锁阳获得技术专利。
目前,大漠公司通过多年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改良,已经使肉苁蓉和锁阳的嫁接成功率提高到了100%,并收集优质良种,建立了一座含有50吨种子的种子库,向全国各地提供优质良种。
同时,大漠公司种植生产的肉苁蓉、锁阳荣获金塔县首个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
2023年11月9日,又有好消息传来,肉苁蓉被列为食药同源目录,大漠公司参加大湾区招商活动,成功把大漠肉苁蓉以特、新农林产品的身份推向了粤港澳地区,实现鲜果销售每公斤38元订单销售。
经过不断地探索尝试,“大漠治沙”入选“中国治沙方案”和中国绿化基金会治沙标准。当前,大漠公司按照“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转化路径,建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产业链,走出了一条“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土地平整—产业开发—防沙治沙”的一体化生态循环发展路子。
“生态效益依然是我们的首位任务,探索梭梭嫁接肉苁蓉,就是要用林下经济的这一块再反哺到植树造林上来。”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胡兵坚定地说。
筑牢生态屏障根基
△治沙产业产生生态效益同时带动林下经济发展。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胡兵在鼎新镇的戈壁滩上不仅种出了一片绿洲,也吸引了更多人加入植树造林的队伍,每年不但解决了鼎新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还使更多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自2016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大漠公司通过育苗产业扶贫和劳务输转扶贫,向周边农户提供经常性就业岗位120余个,带动80多户扶贫户356人实现了脱贫增收,户均收入增加3.6万元以上,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的良性循环。
随着局面的打开、产业的兴起及经济实力的壮大,大漠公司计划打造全国最大的肉苁蓉种植生产基地,全力推进百万亩中药材产业园提质增效,建设肉苁蓉食药同源产业一体化发展科技示范园区。
依托已申报获批的荒漠化生态治理与中药材产业一体化EOD项目,计划投资15.5亿元,实施31万亩荒漠化治理、肉苁蓉产业园、智慧湖羊循环养殖示范园、现代戈壁农业节水种植示范基地等工程。并依托巴丹吉林沙漠、弱水环流和大墩门景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建设生态康养、户外运动、乡村产能体验等农旅融合项目。
“项目建成后园区将拥有各类林业资源60万亩以上,年可加工肉苁蓉为主的中药材1万吨以上,实现林下经济年产值3亿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00余人,黑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将更加牢固。区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农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必将形成。”胡兵自信满满。
2021年,胡兵被全国工商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光彩会授予第八届“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2023年,胡兵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荣誉称号。
人进沙退,家园渐绿。沙漠中一棵棵迎风而立的梭梭,形成了一道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卫士,昔日“黄沙遮天蔽日”的景象已难再现。
从曾经的戈壁荒滩到如今触手及绿,这片土地已经焕然一新。胡兵说,他和他的“生态银行”将坚定地守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做阻击风沙的绿色屏障。
△治沙产业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本组图片视频除单独署名外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马国顺 张子恒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