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山东聊城|探寻文化价值 守护绿色文物

发布时间:2024/10/31 来源:《国土绿化》杂志社

古树名木是岁月积淀的见证者,也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山东省聊城市积极响应,深入挖掘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份绿色珍宝。

3 (1).jpg

聊城市许营镇衣集村枣树

挂牌建档  一树一园

自2021年起,聊城市全面启动了古树名木的信息搜集与整理工程,对全市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实施了统一的挂牌标识与详细登记,实现了“一树一档”的精细化管理。

截至2023年10月,聊城市已公布全市范围内二级保护古树的名录。目前,全市保有古树名木共计626株,其中一级珍稀古树9株、二级古树136株、三级古树480株,名木1株,古树群10个。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古树名木的保护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聊城市因地制宜,将城市里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边角地、街角空地,变成了居民身边的“口袋公园”。通过精心规划与建设,聊城市将古树名木与生态景观紧密相连,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2022年5月,聊城市首个以千年古枣树为主题的乡村“口袋公园”在高新区许营镇绣衣集村落成。这座公园以古枣树为核心,在古树东南角设计建造了一座仿古式木质景观凉亭,供游人休憩。而环绕古树的外侧围栏,则铺设了植草砖,让游客得以近距离观赏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枣树。

目前,聊城市已利用闲置小地块,建成8处各具特色、环境优雅、人文气息浓厚的开放式古树主题乡村“口袋公园”。这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为市民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古树名木的机会。

1730691673620579.jpg

聊红槐花序

文化寻踪  乡愁记忆

在许营镇绣衣集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先有大枣树,后有绣衣集。”据传,明朝洪武初年,傅氏家族自山西洪洞县远道而来,发现了一株傲然挺立的大枣树。正是这份不期而遇的缘分,让傅氏先辈在此驻足,繁衍生息。明朝成化年间,村中涌现出一位杰出人物——傅仕玉。他凭借才华与努力,在朝中担任要职,并荣获皇帝亲赐的绣衣。这份殊荣不仅光耀了傅家门楣,更促使村庄更名为绣衣集。

这棵古枣树高5米、胸径1.2米、冠幅覆盖5米。据村民讲述,古枣树每年可结几十公斤果实。

在古枣树旁边还生长着两棵同样历经沧桑的古树,一棵是国槐,另一棵是榆树。它们与枣树相互依偎,形成了“榆槐绕枣”的景象。每当游子归乡,看到这熟悉的景象,那份久违的乡愁便油然而生,仿佛回到了儿时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京杭大运河西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内,有两株高大挺拔、枝干遒劲的古槐,这两株古槐树龄570余年,昂首挺立在院落中央。

山陕会馆附近,还有一株神奇的“子母树”。它主干上方长着一株相对独立的小树,看上去就像孩童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在附近游览的人们喜欢在“子母树”下乘凉休憩。

茌平区杜郎口镇东街村有一株古槐树,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植。李世民为秦王时,在一次遭遇强敌后撤中,因为雨天路滑,他和坐骑白马一块跌入慈济寺旁边的深坑里。李世民被侍卫救起,但白马溺亡。李世民认为,这次大难不死是神灵保佑,便于贞观年间重修慈济寺,并在寺内亲植两株槐树,纪念心爱的白马。如今这株古槐就是幸存下来的其中一株,被称为“唐槐”。村里的老人们都喜欢带着孩子在唐槐下嬉戏,给孩子们讲述一代帝王李世民的故事。

近年来,聊城市深挖古树文化内涵,利用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手段,让古树名木成为新时代的“网红”,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古树保护行动。同时,市林业部门积极倡导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古树保护,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合力保护的良好氛围,让“党员红”守护“古树绿”。通过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聊城市引入学术力量,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科技支持,不仅保护了珍贵的自然资源,而且让古树名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为古树名木保护插上了文化自信的翅膀。(刘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