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森林日又叫“世界林业节”,英文名称“World Forest Day”。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宣布每年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在森林可持续保护、管理和发展等方面做出有益贡献。今年3月21日是第十一个国际森林日,本次主题为“森林与健康”。
自从地球陆地上出现森林,人类便生于斯长于斯。森林陪伴我们走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路程,“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刳木为舟、弦木为弧、剡木为犁”,人类依靠森林繁衍进化, 逐渐孕育出今天的人类文明。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森林都支撑着我们所有人。清洁的空气、洁净的饮水、丰富的食材、治病的良药,森林为我们默默提供;春天烂漫的花丛、夏季避暑的凉风、秋季满山的果实、冬天取暖的碳薪,森林都在为我们无私奉献着。
森林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
森林是地球之肺。一亩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约67千克,释放氧气约49千克,一年释放的氧气供65人呼吸一年。森林能吸收有害气体,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机动车行驶16公里排出的污染物,一亩森林每天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约4千克。森林能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物,一亩森林每年能过滤粉尘20吨至60吨。森林能阻挡风沙,削减风速60%-80%,一亩防风林可保护一百多亩良田免受风灾。森林能调节湿度,改善气候,一棵树每天可蒸发约400千克水,下雨时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
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一亩森林比一亩裸地多蓄水20吨左右,如果没有森林,90%的淡水将直接流入大海。一万亩森林蓄水能力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水库。世界上大约有1/3的大城市将森林保护区作为主要的饮用水供应地。森林可以捕获和储存水,从而减轻暴雨期间洪水灾害,并在干旱季节维持水流量的稳定。森林具有不可低估的水文调节效益,有时森林的水文效益甚至超过木材价值、游憩价值和碳储存价值的总和。
陕西处在全国的心脏地带,现有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空间2.2亿亩,年吸收二氧化碳4950万吨、释放氧气3600万吨。秦岭陕西段森林覆盖率82%,是全国最绿区域,是国家重要水源地,被称为“陕西绿芯”。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时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根据《秦岭生态气候公报》,目前秦岭陕西段水源涵养和固碳释氧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水源涵养量达到349.7毫米,植被固碳释氧量达到3327克碳/平方米。
森林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
森林是巨大的人类食物宝库。人类最早通过采集和狩猎从森林获取食物,随后经济林种植业出现,获取食物变得更加高效。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种植油橄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种植椰枣,印度栽培芒果。我国西周时期《诗经》中有“树之榛栗”“八月剥枣”的记载,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引种石榴、葡萄、核桃,隋唐“永业田”种植桑枣,明清时期蚕桑业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林,经过零星布局、快速发展和提质增效,目前全国经济林面积已达5.5亿亩,囊括了干果、水果、木本粮油、糖料、饮料、香料、漆料、胶料、药材等各种类型。
陕西是经济林大省,苹果、设施冬枣、猕猴桃产量全国第一,核桃、花椒产量全国第二,全省核桃、花椒等干杂果经济林产量达159万吨,干毛茶总产量11.3万吨,油茶、文冠果、油用牡丹三种木本油料产量2.7万吨,杜仲、厚朴、沙棘、连翘等林草中药材产量19.1万吨。
森林提供不可或缺的药物
我们今天依赖的许多药物都来自森林。森林药材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原料来源。发达国家使用的药物中有25%是植物性药物,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可高达80%。森林还提供基本的保健产品,比如厕纸、纸巾、面巾纸和做消毒剂的酒精等卫生用品。甚至一线医务人员所依赖的口罩和防护服也是由木浆和可溶性纤维素等森林产品制成的。
我国对森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古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的药用植物有50多种,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植物类药252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红花、安石榴等药用植物,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载植物类药1100余种,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达1200多种。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森林药材产业发展,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要求积极探索林药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推动林下中药材生态培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再次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将林草中药材列入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项目目录。
陕西是中药材资源大省,全省有植物药3219种,约占全国药材种类的30%以上。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364个重点品种中,陕西有283种,占77.7%,其中有473个品种被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优质地产药材30余种,大宗药材400余种,广泛分布于秦巴山区、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目前,陕西中药材主产猪苓、杜仲、柴胡、黄精、林麝、附子、厚朴、元胡、丹参、连翘、五味子、桔梗等骨干品种,年产销售约20万吨,产值20余亿元。
森林提供优质的康养场所
森林富含臭氧和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能防止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症、失眠症。森林植物所蕴涵的挥发性芳香成分被称为“芬多精”,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调节植物神经平衡,还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消炎等作用。森林康养是将生态理念、生态体验和生态行为融于日常生活,并基于自然景观资源获得心身愉悦的一种健康养老、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森林徒步运动,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癌机能;同时此种运动还具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使人产生愉悦与快乐。
2012年,原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从国外引进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理念。2019年,国家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00处,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1年,《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将森林康养产业列入。森林康养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服务业新兴业态,在心理、生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的功能日渐突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陕西有发展森林康养的优异禀赋。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亚健康人群增加及森林康养理念的普及提供了社会基础,植物学、护理学、营养学和心理学复合型从业人员的培养夯实了人才基础。截至目前,我省已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9个。到“十四五”末期,全省将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0处以上,主要分布在以秦岭林区为主五大林区,建立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0处以上,辐射带动其他森林康养项目100处以上。
森林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森林提供木材,一直是人类的基本能源,“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煤炭和石油成为主要能源,森林在能源替代中得以休养生息,2017年我国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近年来,由于石油危机和地区冲突爆发,“利用木材补充能源不足”重新受到各国政府重视,欧洲等国家居民开始储备木材过冬。在众多的生物质可再生能源中,林业生物质含量巨大,且具有利用形式多样、循环可再生等天然优势。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强调发展生物能源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实现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2年7月,陕西省政府印发《陕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统筹推进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稳妥推进生物质原料制天然气、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等,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我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还不发达,林业生物质可再生能源作为生物经济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森林还是重要的“碳库”。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2020年,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做出二氧化碳排放“3060”郑重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纳入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植树造林作为为数不多、经济可行的“负碳”技术措施,在促进碳中和、实现碳达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森林碳汇将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场。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开展“国际森林日”宣传活动,是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的一个重要部分。联合国为了实现全球森林可持续经营,我国作为《联合国森林文书》缔约国,一直积极履行相关义务。目前,全国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等17家单位成为我国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的示范单位。
延安市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作为2012年首批进入国家林业局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的试点单位,近年来,按照森林多功能经营理念,制定一系列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实施油松林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珍贵树种辽东栎大径材经营、退化天然次生林经营、灌木林封育经营等方案。目前已完成森林经营7.79万公顷,优质木比例增加14%,林木高度和直径生长分别提高28%和16%,土壤养分、植物多样性增加20%以上,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的栖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种群数量已由建区时1350只增加到目前2865只,栖息范围逐渐扩大。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一分一秒也离不开森林。我们都可以做出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选择。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国际森林日历年主题
2013年:“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2014年:“绿色的梦想,共同的家园”
2015年:“森林与气候变化”
2016年:“森林与水”
2017年:“森林与能源”
2018年:“森林与可持续城市”
2019年:“森林与教育”;
2020年:“森林和生物多样性”;
2021年:“森林恢复:通往复苏和福祉之路”
2022年:“森林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