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2024年青海省国土绿化公报

发布时间:2025/04/17 来源:青海日报

2024年,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引领,以“三北”工程攻坚战为支撑,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大规模国土绿化科学开展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国土绿化暨“三北”工程攻坚战动员大会,对科学推进年度国土绿化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新增国土绿化面积624.28万亩(营造林161.76万亩、退化草原治理462.52万亩)、防沙治沙149万亩、草地修复治理470万亩,林草综合植被盖度达60%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缩减”。年内全面完成阿尼玛卿山脉、共和盆地、河湟地区、黑河流域河源区、通天河流域“双重”专项年度建设任务,完成西宁市、果洛州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涉及林草54个子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大力推行乡土草种树种,严格实行带图斑上报计划、带位置下达任务,实现落地上图图斑精细化审核,国土绿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二、“三北”工程攻坚战稳步推进

发布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总林(草)长令。加力实施“三北”重点工程,2024年全省下达“三北”工程项目资金23.99亿元,实施重大项目27个,完成建设任务910.14万亩;谋划储备后续项目31个,为持续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印发《关于省级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实施意见》《青海省“三北”工程资金管理办法》,明确省与市(州)、县配套资金分担比例,有效破解了配套资金、项目管理等瓶颈制约。印发《青海省“三北”等林草重点工程决战四季度攻坚行动方案》,全力推动重点生态工程项目有序落地,实现荒漠化防治工作新突破。制定《青海省光伏产业林草沙地利用区划报告》,促进光伏发电和防沙治沙融合发展。

三、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提质增效

编制完成《青海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总体规划(2024—2035年)》,建立青海省国家公园工作议事制度,制定出台《青海省国家公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研究探索出3个国家公园经营性服务差异化发展路径,走好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之路。三江源国家公园进入高质量建设新阶段,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准备工作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高水平推进,国家公园占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国家公园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西宁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发布《青海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开展33个县(区)地理单元野生动物普查,掌握了普氏原羚、黑颈鹤等13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玉树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设项目实现了青海省救护项目的“零突破”。召开青海省首届自然教育大会,成立青海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专家委员会。发布《青海省生态学校认定导则》《青海省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标准》,开展45处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授牌工作,自然教育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绿化工作合力更加强劲

宣传部门广泛宣传“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就和经验,动员全社会参与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省军区和驻青各部队组织官兵、民兵积极营造“国防林”“军(警)民共建林”,主动参加驻地生态治理。省总工会广泛开展“生态保护我先行”等活动,组织建设“工会林”“劳模林”“青海省劳模及郭明义爱心团队中海华公益林”。团省委通过线上线下、进学校进社区等方式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动员青少年志愿者积极开展植绿护绿行动110场次,参与青少年1.8万余人。省妇联以“生态文明江源巾帼行”三年行动为载体,组织动员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新增巾帼林4处,种植各类苗木8.6万株,参与人数1.7万人次。教育系统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环保宣传实践”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持续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64%、建成区绿地率达3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85平方米(2023年)。水利部门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79平方公里。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开展公路沿线绿色景观廊道建设,新增公路绿化里程733公里,全省公路绿化里程达到51523公里。铁路部门以建设绿色通道为重点,加强沿线绿化管护,在铁路沿线风沙区段栽植青海云杉、红柳等各类苗木1.2万余株,增设草方格54.4公顷。

五、全民义务植树创新开展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领导同干部群众在西宁市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地先后开展了“春秋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营建了一批“政协委员林”“志愿者林”“国防林”“援青林”“民营企业家光彩林”等“主题林”,形成领导带头、全民参与的格局。稳步建设已建立的33处国家级、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通过全民义务植树8种尽责形式,完成义务植树折算1710余万株。

六、林草资源管护能力全面提升

林草部门组织开展全省林草湿荒普查,自然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高效推进全省自然资源“一张图”专项行动,摸清省林草湿荒本底及生态状况。全面规范森林、草原管理,制定《关于加强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若干措施》等24项涉草管理制度,严格林草资源用途管制,全年办理重大项目林草手续871件。审核审批使用林地项目192项、草原项目660项、办理占用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审核19项。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出台《青海省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0年)》等规范性文件,积极推动德令哈市尕海等3处省级重要湿地晋升国家重要湿地。开展“清风行动2024”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全省共查办野生动植物违法案件45起。出台青海省林木、草品种审定办法,新审(认)定林木良种23个。全省连续38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事故,分别完成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积219.49万亩、935万亩。

七、林草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效

全面启动青海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印发《青海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草原保护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试点、30个现代国有林场试点、果洛州草原碳汇试点以及西宁市湟水林场和“省南北山服务中心”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林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大力发展沙棘、中藏药材、冬虫夏草、林下经济等林草特色产业,成立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西藏五省区冬虫夏草产业保护联盟。印发《关于加强冬虫夏草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冬虫夏草采挖行为,年度虫草采挖总产值达到180亿元,辐射带动30万农牧民人均增收1.12万元。全年落实生态护林员劳务报酬、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退耕还林政策补助17.15亿元,吸纳4.48万名农牧民参与林草工程,生态惠民成效显著。

八、林草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持续加强林草项目资金监管力度,全年共落实各类资金57.83亿元,林草项目资金运行更加规范、安全、高效。青海省首个国家林业草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实施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34项,发布《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标准体系》《草畜平衡核算及评价技术》等39项地方标准。《青海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青海省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等7部林草法规纳入立法计划。出台加强重点项目林草要素保障14条措施,强化重大项目林草要素保障。全省森林保险投保面积达4678.25万亩,参保率达68%。

青海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