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44 周年,北京市积极创新义务植树活动形式,广泛动员市民参与,在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新组织形式,打破时空限制
北京经过多年实践,稳定形成 “春植、夏认、秋抚、冬防” 四季分明的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形式。大力推进 “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 基地建设,目前北京市 “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 基地总数已达 127 个。市民可全年在线上预约,线下劳动,也能网上参与认种认养、捐资捐物。通过 “首都全民义务植树” 微信公众号,市民可便捷查询感兴趣的义务植树尽责活动,进行预约、签到,并在线领取尽责证书,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随愿参与义务植树。
二、新增尽责形式,助力花园城市建设
为打造花园城市,方便市民履行植树义务并助力城市绿化,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修订了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新版尽责形式拓展为 8 大类 47 种,新增 “花园场景营建类” 9 种尽责形式。例如,市民在自家庭院、屋顶、墙体等因地制宜进行绿化 3 平方米,开展 “庭院一棵树” 建设,或对阳台绿化 1 平方米,均可折算义务植树 3 株,让市民 “不出家门尽义务、方寸之间添新绿”。
三、市民积极响应,参与热情高涨
为期一周的全市第三届 “绿地大扫除” 义务植树尽责活动于 3 月 5 日启动,吸引了全市 14.9 万市民走出家门。活动期间,共组织 2918 场大扫除活动,清洁公园、绿地数量 6790 处,面积达 220.3 万平方米,清除垃圾 7.4 万余公斤,清除林下可燃物 16.2 万余公斤,清洁公园、绿地内设施数量 1.8 万余个,抚育树木 13.8 万余株,新植树木数量 5013 株。
4 月 1 日至 7 日首都义务植树日活动期间,120 万首都市民积极参与,通过植树栽花、清理绿地、抚育林木、认养树木等多种形式履行植树义务。全市新植各类树木 8 万余株,养护树木 102 万株,清扫绿地 718 万平方米,设立主题宣传咨询站点 458 个。
四、绿化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北京已有超过 1.1 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履行义务,植树 2.2 亿株。从开展义务植树前的 1980 年到 2024 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 12.83% 提高到 44.95%,公园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率达到 91%,各类公园数量达 1100 个,越来越多市民实现 “推窗见绿,开门见园”。今年通过创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绿化成果,为首都的生态环境改善和花园城市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2025 年北京创新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在组织形式、参与方式和绿化成效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北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举措,持续提升义务植树活动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国土绿化行动中来。(杨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