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江西:守护古树名木 传承生态文化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古树名木,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大自然与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贵财富。江西,这片拥有独特地理环境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红土地,孕育了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近年来,江西省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年轮镌史 古树见证时代变迁

江西现有古树名木16.6万余株,其中古树16.5万余株、名木400余株。这些古树名木按保护级别划分,一级保护(名木均实行一级保护)1.3万余株、二级保护2.7万余株、三级保护12.6万余株。其树种丰富多样,主要有香樟、枫香、苦槠、木荷、柏木等,它们或扎根于深山老林,或屹立于乡村古村,成为一道道独特的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符号。

2 (1).jpg

江西九江濂溪区古银杏 姚益民摄

在德安县磨溪乡石门陈村,生长着40多棵历经千年沧桑的古树,最粗的古树至少要4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这些古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是当地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者。而在景德镇市浮梁县蛟潭镇礼芳村中州组,古树群与古村相映成趣。这里拥有古树名木1600多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0多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3株,形成于明朝末年的古树群不仅是防风、防洪的天然屏障,更是激活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绿色瑰宝。

制度护航 构筑立体保护体系

为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2004年11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并在2018年、2019年先后两次修订。此后,江西省又先后以省林业局、省绿委办、省林长办等名义印发多个政策文件,对乡村建设中的古树名木保护、依托林长制开展日常巡护、挂牌保护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萍乡市林业局印发《“林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压实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政策协同效应和强大的工作合力,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制度保障。

一树一档 实现智慧化监测管理

为摸清资源家底,江西省各级林业及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先后三次开展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在此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发“江西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按照“发现一株、确认一株、建档一株、保护一株”的要求,对全省散生古树名木和古树群全面实行“一树一档”和“一群一档”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完善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让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目前,全省所有散生古树名木和古树名木群全部实现落地上图,为科学保护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依托全省智慧林业建设,江西省建设乡村古树名木日常巡护模块,结合村级“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将每株古树名木的日常巡护工作落实到护林员和监管员,设置打卡频次,建立巡护打卡提醒、审核和发现问题上报机制,形成“一树一人”常态化巡护机制。新余市先行试点,通过这一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古树名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生长环境恶化等问题,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联动保护 织密法治之网

江西省积极推进“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动保护古树名木工作机制,多地取得显著成果。

景德镇市林业局和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并建立全省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推动古树名木保护与生态司法有机融合。

萍乡市芦溪县林长办联合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森林分局发出全省首份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令》,明确禁止行为,强化司法保护。

赣州市寻乌县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以下发检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等方式,严格落实管护责任。通过司法力量的介入,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行为,为古树名木保护织密法治之网。

科学复壮 助力古树重焕生机

为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江西省因地制宜、因树施策,为濒危衰弱古树名木科学实施救护和管护措施。

全省上下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实施“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精准保护。2024—2025年,江西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478万元,对151株一级濒危或衰弱的古树名木开展抢救复壮。各市、县(区)也加大投入,2024年市县财政共投入430万元用于280株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南昌市投入90万元对评选出的10棵“最美市树·南昌樟树王”实施保护与修复;吉安市争取市本级安排45万元对90余株古树名木进行养护复壮;新余市渝水区安排资金30万元,对60株古树进行抢救复壮;鹰潭市贵溪市和余江区林业局共利用自有资金56万余元,对破损遗漏的古树名木保护牌进行统一替换,为古树赋码,建立“一树一码”古树身份证。通过一系列抢救复壮措施,许多濒危古树重新焕发生机。

2024年,江西省林业局印发相关管理办法和通知,明确乡村古树园申报条件及评价、保护、建设等要求,启动乡村古树园建设。各地积极申报,乡村古树园将成为保护古树名木、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也将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活力。

保险守护 系牢古树安全带

为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江西省多地探索开展古树名木保险业务。吉安市吉州区、定南县、鄱阳县、乐安县、武宁县等地通过“保险+古树”模式,构建“主管部门监督执行、保险公司理赔、古树名木获益”的保护管理模式,为古树名木提供稳定的养护资金保障,降低了因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导致的古树名木受损风险。目前,全省已为2万余株古树名木购买商业保险,累计保额约2亿元,为古树名木系牢安全带。

江西省以法治为笔、科技为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古树名木得到了有效保护。如今,散落赣鄱大地的古树名木继续以苍劲枝干承载文明记忆,用繁茂绿荫构筑生态屏障。(谢明华 俞利平 钟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