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兵团一师十一团:“沙海”变“花海”

发布时间:2025/04/20 来源:兵团日报

“杏花盛开的时候,有很多游客来我们杏园赏花拍照,有的穿着漂亮的汉服,有的带着小朋友过来游玩,园子里热闹非凡,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一师十一团一连职工余国振站在花影斑驳的杏园边,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感慨地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春风吹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十一团千亩杏园中,一树树杏花如云似雪。游客们身着盛装,在花海中流连忘返。“我刚从沙漠之门游玩回来,遇到这片杏花,心情特别好!”游客李艳兴奋地说。来自重庆的游客潘吉平更是惊叹:“我第一次来新疆,本以为是荒凉一片,没想到生态环境这么好,这么美!”

如今的杏园是绿意盎然的生态图景,然而在余国振的记忆中,这里曾是漫天黄沙的荒芜之地。“以前一刮风就是‘黑风’,啥也看不见,种经济林,果树开花坐不住果。一刮风,一年的收成就没了。现在不一样了,环境改善了,我们的收入也稳定了。”余国振的话里饱含着对团场生态变迁的切身体会。

生态的巨大改变,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默默付出。

在十一团十三连,40多位职工历经近20年,在30公里长的沙漠边缘种下一道1公里宽的绿色防线,把沙丘挡在了绿洲之外。自2020年以来,十一团累计植树造林7.67万亩,栽植树木1281万株,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目前,该团园林面积已达23.5万亩,林网化率达90%,森林覆盖率由建团初期的5%提升至33.8%,初步形成了20公里的沙漠锁边带。

“这些林子就是我的家人。治沙护林,已经成为我一生要干的事业。”十一团护林员翟文革从事护林工作8年多,他吃住在林区,累计巡护里程近5万公里,栽种树木数万余棵。他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巡林、管林、种树,把青春献给了绿色事业。正是无数护林人这样的坚守,才有了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生态奇迹。

6 (1).jpg

游客在一师十一团杏园拍照留念(摄于4月5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潘许 摄

为巩固成果,十一团不断推进生态补水工程。自2019年起,大漠生态补水累计达1.88亿立方米,沙漠边缘环境明显改善,胡杨及野生灌木长势旺盛,野鸭、鱼鹰等野生动物也纷纷回归。

“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脆弱,我们采用‘乔灌草结合、以灌为主’的耐旱耐盐碱植物配置模式恢复绿色原生态。”十一团农林草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谢小云介绍,当前,十一团新增四翅滨藜、梭梭、沙拐枣等灌木林达8万亩,有效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能力。

十一团还积极探索“生态+产业”的新路径。在沙漠边缘种植红柳、肉苁蓉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引入1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用太阳能(4.340, 0.00, 0.00%)治理沙漠化,实现绿色能源和生态修复双赢。

昔日荒原披绿装,今朝杏园笑春风。十一团以数十年的坚持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从生态改善、环境宜居到产业繁荣,团场职工既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更是美丽生活的共享者。花海与沙海在此交融,绿色与金色和谐共舞,这片热土正以蓬勃生机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潘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