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金川国家矿山公园"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项目是金昌市依托互联网实施的全民义务植绿养护公益项目,旨在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建宜居宜游魅力新金昌。金川国家矿山公园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典范,是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是工业城市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具体体现。
金昌因矿设市,因“镍”闻名遐迩,被誉为“祖国的镍都”。自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金川露天镍矿在近30年的开采过程中,累积采剥矿岩总量达7033万立方米、出矿量2903万吨,金川镍矿发现之前,中国一直被视为“贫镍国”。曾经,我国要拿出73吨小麦和15吨对虾才能换到1吨进口镍。金川镍矿发现之前,中国一直被国外视为“贫镍国”,镍成为我国唯一凭票供应的金属产品。 1959年金川镍矿正式开发建设,在彻底甩掉中国“贫镍国”帽子的同时,留下了全国最大的人造矿坑,产生的上亿吨废石在矿坑周边近20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堆砌成废石山。
2009年,智慧的金昌人尤其是金川集团的决策者高瞻远瞩,联合相关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专业背景涉及园林规划、植保、土壤学等领域的技术团队,借“智”谋“略”,为矿区修复寻良策、找良方,在废矿山上建立起“生物群结构稳定、植物多样性程度高、能够自我更新演替”的生态小环境。通过地企联手,军民共建,企业员工、驻地部队官兵、团员青年和广大市民义务献工,参与人数突破20万人(次),历经10年探索与艰辛,共同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画卷”。将昔日寸草不生的矿渣和毛石堆上种植了116个品种的74万株苗木,让这里的8座山体披上绿装,绵延数公里的近千亩林带在矿区与居民区间竖起了一道绿色的屏障,独具特色的绿色公园,以生动的绿色实践向世人交出了一份转型发展的满意答卷。
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将矿山环境治理、矿业遗迹保护、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体育娱乐融为一体,引入矿山遗迹观光、模拟采矿、科普教育等休闲体验式项目,形成工业旅游的核心产品;与金川集团公司科技博物馆共同开发工业体验、工业科技游产品,建成西部独一无二的工业旅游区,被誉为展示现代工业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为将企业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全民参与的公益事业,进一步保护来之不易的金川国家矿山公园生态治理成果,提升公众参与植绿护绿爱绿的幸福感,将全民义务植树引向深入,以现有绿色景观为基础,2019至2020年采用扫码认养或冠名认养等形式认养家庭“幸福树”,结婚“爱情树”,儿童“成长树”,同学“友谊树”,企业“公司林”等。主要以乔木为计算单位,推出认养乔木60000株,拓展义务植树尽责方式。
项目执行计划:
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共栽植各种乔木103034株,每年管护费用为251万元。其中人工管护费86万元,电费80万元,设备维修等费用70万元,病虫害防治费用10万元,其他费用5万元,平均每株乔木管护费用为25元。
项目计划认建认养乔木树种60000株。在金川国家矿山公园认建认养不同形式的纪念林,团体纪念林、家庭纪念林、儿童纪念林等,可以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增强人们之间的友情、感情,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它将以新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和旅居异乡的金川人,形成工业生态旅游新景点。以现有绿化景观为基础,采用扫码认养或冠名认养等形式认养儿童“成长树”每株18元;家庭“幸福树”每株28元;结婚“爱情树”每株38元;同学“友情树”每株38元;家乡“记忆树”每株38元等纪念树活动。计划总投资150万元。募集资金达到2万元开始启动,每认养100株公告1次。
项目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中将采取如下保障措施:1.建立分级管理模式,确保该项目可持续发展。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金川集团公司绿委办负责总体方案,宣传动员企业职工参与认养活动;集团公司生活服务分公司园林公司负责项目作业设计、组织施工和日常维护;市绿化办负责指导和协调工作,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和市民参与共建共享活动。2.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系统地宣传“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并详细公布介绍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公开透明,接受市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