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情况介绍: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为榆林市常年受到沙尘暴的影响,榆林市又被称为驼城,意思是沙漠之城。原来,毛乌素沙漠是一个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一个地方,当时草滩广大,河水澄清,风景宜人,是一片天然的好牧场。
后来由于当地人的不合理开垦,还有气候变迁和战争扰乱,使得毛乌素地面植被完全摧毁殆尽,原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地,生物多样性也濒临危险。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历届党委、政府按照“北治沙、南治土”的方针,组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精神,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常抓不懈,实施国土综合治理,生态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率先在全国实现由“整体恶化”向“整体好转、沙退人进、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推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为榆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治沙造林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但是目前榆林的在治沙方面还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持续改变发展:
一是受防沙治沙投入和区域现状的影响,80%以上的沙地治理主要以沙蒿、草木樨、沙打旺、沙柳、花棒、踏郎、紫穗槐等草灌植被为主,结构单一,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稳定性差,景观效果不佳,防风固沙的效能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植被逐渐进入枯老衰退期,防护效能也在逐步降低,土地沙化的危险依然存在,边缘已经治理的土地存在着发生逆转的可能。
二是侧重沙地防风治理,忽视沙地开发利用。沙地开发利用率不高,产业化程度低,形成了无效益,无产出的单一的治理模式。
三是缺乏对水资源的保护。过去治沙提倡就地打井,大水灌溉,不考虑水的消耗和浪费。造成沙区内地下水位逐年下降,60年代沙丘低洼地常形成积水滩地,地下水一般在1.5~2.0米之间,现在沙区内平均地下水位达 5-10米左右。
四是缺乏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
五是沙地治理树种选择不当,五六十年代,榆林治沙曾营造不少杨树林。杨树是喜水树种,对沙区地下水消耗量很大,抗病虫害、冻害、风害能力差, 枯枝枯梢和天牛危害严重,生长不好,保存率不高,形成了不少零星分布林相差、无利用价值的“小老头林”。
六是我省治沙生产中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影响了荒漠化防治效果。
无定河湿地大天鹅栖息地
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
该项目总体目标是有效改善榆林风沙区的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具体目标为:
1、在全面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水源地得到有效的保护。
2、经过有效治理,中度以上沙化土地面积下降1.3%。
3、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通过项目建设,保护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社会影响显著提升,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维护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4、在全面提高防护效能的基础上,为后续产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5、治理荒漠以开发为主,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
6、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
7、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基本思路为:
1、重视科学技术在治理荒漠中的作用。
神木大保当沙地柏自然保护区
2、对半固定沙丘(地)和固定沙地实行再治理工程。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逐步转向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治理开发之路。具体思路是:坚持治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依托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选择优良树种,优化沙区内的树种结构,全面提升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沙区增绿、资源增值、农民增收的目的。
横山区无定河沙漠湿地人工稻田
3、加强对濒危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扩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源,实现生物多样性。
神木红碱淖湿地保护区遗鸥
4、重视对荒漠地区自然景观的保护。在荒漠地区划定景观保护区,结合历史文化遗址,建立荒漠自然公园,一方面保护地表自然景观和珍稀树种,另一方面通过荒漠旅游、度假、休闲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荒漠地区潜在的经济价值,促进荒漠的保护与开发。
5、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历史和先人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是伟大祖国宝贵的物产资源和重要历史文物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生命的无价之宝。保护古树,并使其正常生长,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榆阳区刘千河古油松
佳县泥河沟枣王
实施单位情况及组织实施能力:
榆林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1986年,是市绿化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市林业局,属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正县级建制。2002年,为配合全市机构改革的顺利开展,将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归并到市林业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人员分流到局机关和市退耕办。
2010年,经市林业局申请,榆林市编制委员会于2011年5月批复,将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由原来的挂牌机构调整为市林业局的下属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9名,科级职数1正1副,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的宣传动员、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评比表彰等工作。承办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2013年5月13日,经中共榆林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榆林市编制委员会批复,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升格为副县级建制,设主任一名(副县级),副主任1名(正科级)。其他机构编制事宜维持原定不变。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造林绿化的宣传动员、组织协调及全市古树名木的普查、保护和公益性绿地、林地和树木的认建认养等有关工作;负责林业国际合作项目的建设管理及国内项目的评审、论证及管理实施等工作。同年8月,经榆林市编制委员会批复,设立2个副科级内设机构,分别是:综合科、业务科。副科级职数2名。
2017年6月,经榆林市编制委员会批复,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加挂“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与市绿化办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领导职数调整为1正2副,增设内设机构创森科,核定副科级领导职数3名,编制12名。其他机构编制事宜不变。
2017年8月,全市机构编制改革,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编制减少一名。其他机构编制事宜不变。目前,核定编制11名,实有在编人员11人。
当前负责的业务工作:一是全市义务植树的宣传动员、组织协调和实施;二是全市古树名木的普查和保护;三是德国政府贷款沙地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实施;四是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五是林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六是全市资源开采企业造林绿化工作的组织实施。
项目实施预期社会效益:
榆林沙地再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如果顺利实施,将会对我们在沙漠再治理及生物多样性方面提供新的有益的探索,目前我国已经在沙漠防治上走在世界的前列,通过项目持续实施,可以让我们在治沙方面走出“治理-恶化-再治理-再恶化”的怪圈。将会是榆林“沙漠绿”以全新的面貌,持续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将形成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治沙模式推广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