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动态资讯

不等不靠,绥化多措激活造林用地潜力

发布时间:2016-03-30   浏览:22207次    来源:

造林用地严重短缺、立地条件差、成本越来越高一直是制约造林绿化大发展、快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难题、实现增绿?且看——


不等不靠,绥化多措激活造林用地潜力


作为黑龙江省三北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绥化市今年的造林绿化工作重点围绕农防林更新改造、村屯绿化、道路绿化、城郊景观林建设和水保林建设五大工程展开,全年规划造林面积10.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9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农民开展种植热情高涨,不再因栽树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而低看林业的价值。


缺少造林空间的瓶颈是如何破解的?资金短缺的难题如何解决?黑龙江省绥化市蹚出的路子值得借鉴。


“我们采用了5项措施用来挖掘造林用地的潜力。”绥化市林业局局长米晓东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介绍道。“绥化市加大林地回收力度,将采伐更新和二轮承包规划宜林地未造林的部分进行清理回收;结合村屯综合整治,把村屯周围沟、坑、泡、壕、壑边的废弃地利用起来进行造林;向轻碱地、沙化地、低洼地、低产田进军,开展植树造林;加大残次林更新力度;对不适于耕种的瘠薄地、坡耕地,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低投入、高效益的经济林。”米晓东说:“二轮土地承包后,原来预留的部分造林用地基本上补给了没有土地的农户,有些机动地、‘小开荒’地又卖给了农民,一卖多年,收不回来。所以,有些用地的规划并没有落到实际地块上,需要林业部门实行不同的措施把这些林地‘找’回来。”“十二五”期间,绥化市共完成造林10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5%。


绥化市青冈县是成功破解难题的典型地区之一。青冈县副县长刘向阳“一语道破天机”: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必须将保护现有林地资源与挖掘宜林地资源这两项结合起来。


近年来,青冈县严格清查采伐迹地,以近6年林木采伐底账为基准,按照采伐年限清、位置清、面积清、权属清、现状清的要求,对全县1613块2.5万余亩林地逐一排查,共清查出未及时更新的采伐迹地265块2760亩。根据国土资源局2009年土地现状图为基准,青冈县严格清查宜林地块,重点清查被耕种及变为建设用地的宜林地,对已改变用途的137亩宜林地及时进行整改。同时,青冈县对2013年以来依法征占的28块1025亩林地,按照“占补平衡”原则,在异地进行还林。


造林用地的难题解决了,启动资金不足也是许多地方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绥化市副市长王国俊告诉记者,在黑龙江省,每亩造林成本在1000元左右,最高可达1500元,国家给予的扶持资金远不能满足需求。林农由于缺少资金,造林绿化的质量很难保证。有的林农对林地的保护意识不够,在树木砍伐后,不能及时开展更新。


绥化市没有被这个问题难住,而是通过推行谁造谁有、股份合作和多元投入等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绿化积极性。通过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引导农民自筹资金用于造林;协调村集体出资,利用政府扶持一部分、村集体出资一部分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推行相应的政策和机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造林。今年,绥化市需造林资金约1.35亿元,目前已筹集造林资金9965万元,占资金需求的73.8%。为保证造林绿化质量,绥化市把秋季造林整地纳入全市“五秋”生产的重要内容,现已完成人工造林整地面积6.4万亩,占2016年人工造林任务的81%,并为林农举办植树造林培训班12期,培训林农2390人次,提高林农保护林地的意识。


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还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绥化市委、市政府把握问题导向,强化领导解决组织保障问题。全市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屯和地块的领导责任制。通过层层明确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领导指挥作用。全市各级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乡村地块,抓任务、抓进度、抓质量。各县、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为林农开展“一对一”服务,确保栽一棵活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