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阿拉善盟巴彦浩特3000亩全民义务治沙任务,提前完成!
春风拂绿,万象更新。4月10日,在阿拉善左旗扎海乌素全民义务治沙基地,近500余名干部群众挥洒汗水,一排排新植的花棒苗在风中摇曳,尽现勃勃生机……至此,阿拉善盟府巴彦浩特全民义务治沙基地3000亩治沙任务提前完成,参与植树播绿人数达1.5万余人次。
在治沙现场,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熟练操控下缓缓升起,机翼下悬挂的树苗精准落至各种植点,与来自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植绿人员挥锹植苗的场景交相辉映,让“科技+生态”的治沙模式,在春日里勾勒出别样的绿色图景。
阿拉善左旗草原工作站工作人员马志鹏说:“我们在植树现场启用无人机调运树苗,针对复杂地形、人力运输难的问题,无人机可实现‘空中速递’,不仅提升了植树的效率,还能减少苗木损伤。这是科技赋能生态建设的尝试。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广‘无人机+绿化’模式,为家乡生态建设注入科技新活力。”
作为内蒙古乃至全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阿拉善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矢志不渝推进防沙和生态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自3月12日阿拉善盟全民义务治沙活动启动以来,盟府巴彦浩特每天组织盟直和阿拉善左旗干部职工、社会团体、适龄居民等投身治沙植树工作中,展开了比学赶超的“绿色接力赛”。
“能亲手为家乡添绿,服务生态建设,我感到很光荣。后续,我们会做好养护,提高苗木成活率,并带动更多人参与防沙治沙工作,让阿拉善的绿水青山美到出圈。”阿拉善盟审计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科科长吴新军说。
此次提前完成义务治沙任务,是阿拉善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标志着阿拉善盟在以科技为翼、以全民参与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有200多家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城镇居民、适龄学生投身全民义务治沙,日均500人次,提前完成了基地3000亩造林任务。我们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种植、验收质量,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阿拉善盟林草和种苗站副站长桂翔表示,后续义务植树接待点将持续开放,推动治沙活动常态化,让更多人成为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