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省林草局召开“青海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海平就我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保护工作进展、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取得成效作新闻发布。
我省拥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据2024年全省普查结果显示,现存并登记入库的古树名木数量1332株,其中古树1310株、名木22株。另外,古树群14处,群株数3456株。近年来,省林草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分级管理”的原则,持续规范和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制定政策法规,完善管理机制,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动态摸清古树名木“家底”。为准确掌握全省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古树名木调查,对古树名木数量、分布、养护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普查和建档立卡。2022年-2023年,先后两次以全省古树名木普查结果为基础,开展了补充调查、数据上报等工作,全面录入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系统,动态掌握全省古树名木数量和生存状况。加强多方位保护管理。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扎实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复壮、管理、宣传及后备资源普查工作,因树制宜制定“一树一策”措施,推进古树名木统一挂牌管理。通过整治生长环境、改善基质、修复树洞、设置避雷针、防治有害生物、安装保护设施等技术措施,完成45株濒危、长势弱的一级古树和名木开展抢救复壮。健全长效保护机制。结合本省实际,起草完成《青海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确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明确古树、名木、古树后备资源的界定标准、认定程序、管理责任和保护措施,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强部门协作,联合公安、住建部门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联合文旅、住建部门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探索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新路径。营造保护良好氛围。利用国土绿化杂志、青海林草公众号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发动,普及古树名木法规和保护政策,讲好古树名木文化故事,营造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2023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推选具有代表性的古树和古树群参加全国“双百”古树推选宣传活动,我省德令哈古柏群、贵德秋子梨古树群和海北祁连圆柏古树群等3个古树群入选最美古树群。编撰青海古树名木图册。为深刻展现青海省古树名木的独特形态与深厚价值,切实提升公众对生态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立足本土生态资源,编撰首期《昆仑翠影·高原生命礼赞——青海省古树名木图册》,以直观的图片和文字,向公众展示古树名木现状,为今后我省古树名木的科学宣传、精准保护与复壮工作提供坚实依据。公布古树名木“身份档案”。通过精准标注每一株古树名木的“身份档案”,为相关部门构建了精细化管理框架,量身定制养护方案,落实保护责任,也为后续科学养护、分级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下一步,省林草局将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完善协调机制,建立专家库,提升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水平,探索科学保护路径。二是指导各地对本区域古树名木进行复查,确保每一株古树的位置、树龄、树种、生长状况等信息都详实准确。做好与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系统数据衔接,加强巡查监测和科学养护,持续推进古树名木生境改善和复壮。三是举办专题培训班,提升专业技能,借鉴省外先进经验,构建多层次、多方位保护队伍。四是拓宽资金渠道,争取财政支持,鼓励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五是挖掘古树名木文化和社会价值,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发布会上,还就记者关心的我省在古树名木日常保护工作中采取的养护措施及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等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