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以“共建微花园 同享社区美”为主题的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在海淀区曙光街道时雨园社区召开启动仪式。此次活动采取“1+7”联动模式,东城区新中西里社区、西城区广外街道小马厂东社区、朝阳区华彩国际社区、丰台区世华水岸社区、石景山区重兴园社区、通州区运河湾社区以及大兴区兴华东里社区等其他7个社区微花园建设同步启动。
东城区
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启动仪式东城区分会场,在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社区小广场举行。东城区园林绿化局、东直门街道办事处、中国青年报、双秀公园、东湖别墅、海晟名苑、万国城、星光物业公司、社区双报到党员代表、亲子家庭代表、单身男女代表、新中西里社区居委会及居民志愿者参加。
活动现场,东城区园林绿化局、东直门街道办事处领导共同为“微花园”揭牌,并为居民代表颁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新中西里社区书记为社区园艺师颁发聘书。微花园设计师讲解微花园建设要点,随后,在双秀公园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活动领导及社区居民共同为微花园修剪花木,并参与了义务植树和绿植养护互动环节。
东城区园林绿化局按照首绿办工作部署,通过现场勘察、确定点位、举办方案探讨会等前期工作,今年在包括10个街道(如新中西里社区)和2所学校(如北京市第五中学)在内的12个点位,完成了社区及校园微花园建设工作。在微花园建设过程中,组织亲子家庭代表、单身男女代表、社区双报到党员代表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
今年,新中西里社区启动“微花园2.0计划”,将8号楼前党建广场南侧作为“众植家”项目绿地。建设前,该地块存在居民用围栏抢占绿地种菜的情况,社区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成功化解矛盾。4月中下旬,新中西里社区发挥辖区内中药园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融入社区建设,吸引退休教师、居民60余户家庭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绿地养护,种植玉簪、连翘等药用植物10余种。组织单身青年“以绿为媒交友会”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号召更多力量参与花园建设。新中西里社区以“小微花园”建设为突破口,创新“党建引领+居民共治”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逐步培育起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从“旁观者”到“建设者”的身份转变,成功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今年,东城区持续深化社区微花园建设,进一步推广义务植树进社区活动,持续发动各街道办事处组织社区开展义务植树尽责、微花园建设等工作,发动全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协作共同助力东城区花园城市建设。
西城区
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启动仪式西城区分会场,在广外街道小马厂东社区举办,西城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黑毅,广外街道办事处三级调研员姚永辉一同参加。活动现场由社区党员、志愿者及青少年共40余人组成。
此次微花园设计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持续性,选择易管养的多年生宿根花卉,搭配小灌木。活动栽植鸢尾、萱草、马蔺、景天等植物10余种,数量共计800余株。栽植后,西城区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对微花园的养护管理注意事项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对灌木修剪进行了示范。
义务植树进社区微花园建设活动,不仅是为城市添绿的具体行动,更是全民参与花园城市建设的平台。居民通过亲手搭建花园,让方寸之地成为邻里交流、亲近自然的共享空间。如今,越来越多市民主动参与认养绿植、参与社区建设,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营造“人人是园丁,处处是花园”的浓厚氛围。
朝阳区
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启动仪式朝阳区分会场,在东湖街道华彩社区举办。本次活动由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朝阳区园林绿化局、东湖街道、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双秀公园管理中心承办,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协办。
东湖办事处副主任李士博、朝阳区园林绿化局义务植树联络科科长石岩、东湖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侯文宇、华彩社区书记张存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了启动仪式。双秀公园讲解员王瑞丰为现场群众详细讲解了义务植树的重要意义和微花园植物的种植方法。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了“三三制”分工模式:三分之一人员负责栽植,三分之一负责运苗递苗,三分之一负责脱盆整理,确保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华彩国际社区“彩虹花园”以“四季有景、层次丰富”为设计理念打造社区微花园,在保留原有银杏、碧桃和月季等春季景观基础上,通过增植玉簪、欧石竹等植物延长观赏期,打造“三季观赏为主、冬季为辅”的景观效果。设计采用“乔-灌-草”植物结构,引入小兔子狼尾草、德国鸢尾、金叶女贞、金娃娃萱草等不同的草本和灌木,既增强了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又提供了隔音降噪功能。同时巧妙运用红花矾根、“无尽夏”绣球、金焰绣线菊等色彩明快的观赏植物,营造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氛围,让社区花园真正成为居民身边的“彩虹”景观。
微花园建设是义务植树进社区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义务植树活动下沉到社区,鼓励居民利用房前屋后、阳台屋顶等空间见缝插绿,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此次启动仪式揭开了朝阳区建设社区微花园的序幕。未来,朝阳区还将继续开展系列社区绿化活动,让绿色成为城市最靓丽的底色。
海淀区
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启动仪式海淀区主会场,在曙光街道时雨园社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海淀区园林绿化局、海淀区曙光街道办事处、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世纪城时雨园社区党委协办,通过“党建引领+专业提升+多方参与+全民共建”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持续的社区绿化样板。
大家商量着办 从规划到种植的全民参与
活动前期,社区党委通过“雨邻议事会”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结合设计师专业方案,最终确定以“药食同源”为核心理念的微花园蓝图。启动仪式上,人大幼儿园孩子们的童趣表演拉开序幕,曙光街道党委工书记胡宏宇强调:“社区绿化不是‘一刀切’,而要‘商量着办’。”时雨园社区“七色花志愿服务队”现场分享居民自发认领绿地、共创共建花园的暖心故事,展现“微更新”后的社区凝聚力。
园林绿化局进社区 专业赋能社区微更新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八进社区”机制优势,由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牵头,通过“党建引领+专业提升+多方参与+全民共建”模式,推动社区绿化从“单一植树”向“可持续微更新”转变,助力全龄友好空间建设。
多元主体协同共建 共绘社区绿色图景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1+4”共建模式,以园林绿化局专业力量为主导,汇聚四类特色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微花园建设。
一是青春创艺力量。人大艺术学院师生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彩绘工艺赋予废弃物新的艺术生命,为微花园增添独特景观节点。
二是童心育苗力量。在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1对1”指导下,30名幼儿园小朋友亲手栽种了海棠、鼠尾草等易成活花卉,并建立起“小小园丁”责任田培育机制。
三是志愿先锋力量。首绿办为时雨园社区20余名参与种植的志愿者颁发“绿色先锋”荣誉证书。
四是社区自治力量。通过3场“雨邻议事会”征集居民意见,最终形成的《微花园管护公约》明确了“轮值园长”制度和植物认养规则,确保景观可持续维护。
四季焕新设计 让花园常驻生机
微花园精选适生植物构建动态景观:春季-鼠尾草与月季编织缤纷花带,夏季-荷花、睡莲点缀亲水景观,秋季-观赏草营造野趣,冬季-常绿麦冬延续绿意。
共建共享成果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活动尾声,市、区、街道领导为“芳药小筑”揭牌,并向参与者发放电子尽责证书。首绿办负责人指出:“今年将在全市推广‘微花园’模式,通过‘八进社区’凝聚合力,让每个街区都能‘商量出特色、四季有变化’。”
丰台区
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启动仪式丰台区分会场,在石榴庄街道世华水岸社区举行,社区携手丰台区园林绿化局、首绿办专家团队、街道、物业和志愿者一同栽植绣球、鸢尾等花苗。
在病虫害防治讲座中,丰台区林业工作站病虫害防治专家赵京芬,因地取材,现场向物业人员讲解预防蚜虫和月季茎蜂等病虫害防治措施、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和树木日常养护知识,助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未来,丰台区将继续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创新尽责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实走深。本次活动共30人参加,栽植绣球、鸢尾等花苗70余株。
石景山区
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启动仪式石景山区分会场,在鲁谷街道重兴园社区组织开展。石景山区园林绿化局王霞副局长与鲁谷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重兴园社区居委会、重德物业员工、社区党员、志愿者、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赵晶教授团队、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侯晓蕾教授团队、双秀公园义务植树基地技术人员共计50余人,在重兴嘉园小区楼间绿地共同打造社区微花园,年龄最大参与者是一位81岁的居民。经过大家一上午的努力,共同完成松土、清除杂草石块、种植等劳动,栽植松果菊、八宝景天、蜀葵、金边麦冬、佛甲草、山桃草等近20个品种、近千余株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完成种植面积80余平方米。社区还利用一旁的宣传栏张贴了微花园知识科普海报,便于居民了解微花园设计理念、花卉名称、花期、特性等知识。
今年石景山区的社区微花园建设得到首都绿化办大力支持,石景山区打造8处不同风格的社区微花园。社区也将结合微花园建设,组织社区群众开展拔草、施肥等后期管护,践行花园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此带动百姓参与身边义务植树多种形式尽责,助力花园城市建设。
通州区
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启动仪式通州区分会场,在运河湾南社区盛大举行,标志着通州区在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活动由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通州区园林绿化局、通运街道办事处、双秀公园、北京农学院联合主办,社区物业、居民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共建、共享、共治的城市发展理念。
活动现场,通州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微花园建设的整体规划。今年,通州区将着力打造12处社区微花园,通过巧妙利用社区闲置空间,种植各类花卉、绿植,营造出精致美观的微型花园景观。这些微花园不仅能美化社区环境,还将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新空间。
通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在微花园建设过程中,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从设计方案到植物选择,都让居民深度参与。花园以“运河四季·上善若邻”为设计立意,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所集自然生态、教育科普、人文艺术的全龄友好型社区微花园。微花园占地面积约为130平米,30多名社区居民和农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共同栽植,种植苗木花卉39种,春季花材以黄色的连翘、粉色的石竹和紫色的马蔺为主;夏季颜色层次更加丰富,主要以紫色的林荫鼠尾草、白色的玉簪、红色的矾根、粉色的落新妇花材为主;秋季主要以紫色的紫菀、白色的大滨菊、黄色的金光菊为主;冬季则以常绿植物和观干植物为主,辅以景石。后期还将组织居民志愿者参与微花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未来,通州区将以微花园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让绿色融入居民生活,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兴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注重“提质”“兴业”“利民”,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由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大兴区园林绿化局、兴丰街道办事处协办的“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花园城市”——2025年北京市义务植树进社区暨微花园建设启动仪式大兴区分会场,在兴丰街道兴华东里社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社区微花园共建,激发全民参与绿化热情,打造宜居生态家园。
政民联动,共筑绿色家园
本次活动以“党建引领+全民参与”为核心模式,由大兴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海龙介绍“微花园”项目情况、兴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春涛发起倡议,“党员双报到”单位党员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现场将种植月季、紫薇、连翘等适生花灌木,打造约100平方米的社区微花园示范点。社区建立“认养一棵树、管护一片绿”机制,居民可长期参与微花园维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大兴区计划以此为契机,在全区倡导“一社区一花园”模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工程,让绿化空间从“零散点缀”升级为“系统网络”,切实提升居民绿色获得感。
创新形式,推广电子尽责证书
活动开始,参与居民在设计师及技术老师指导下开展尽责行动。完成植树后,大家通过“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小程序扫码领取个人专属电子证书。尽责证书电子化这一创新既解决了传统纸质证书易丢失、难验证的问题,又通过数据可视化激发公众持续参与热情。2024年起,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广泛推广线上平台应用,大兴区目前已建成12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每个基地均可线上发布活动,实现义务植树“全流程线上化管理”,让每一份绿色贡献都被精准记录。
资源整合,多方协作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机制,为“微花园”走进社区保驾护航。由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区园林绿化局全程把关“微花园”设计、植物配置及后期养护,配置过硬技术团队指导种植,让群众切实参与花园建设工作。活动引入高校设计团队,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参与设计,确保微花园兼具生态性、观赏性和功能性,确保建成后经验可复制,项目可推广,为全市社区绿化提供参观借鉴样板。
微花园建设不仅是北京建设“花园城市”的细胞工程,更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大兴区将通过小微空间绿化,既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生物多样性,又能增强社区凝聚力。2025年大兴区将同步开展“自然笔记”作品征集、“最美微花园”评选、“园艺疗愈课堂”等配套活动,让绿色福利真正惠及民生,将持续向学校、企业、商圈延伸,推动形成“人人爱绿、自觉护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