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甘肃张掖:古树做“体检” 守护“绿色文物”

发布时间:2024/12/16 来源:新甘肃

原标题:张掖:古树做“体检” 守护“绿色文物”

4 (1).jpg

位于高台县城关镇的一棵树龄达380年的国槐。文中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朱晓峰 摄(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通讯员 李景潮 朱晓峰

冬日,和煦的阳光洒向山丹县陈户镇盘山村旧址,一棵老核桃树铁干虬枝、巍然挺立。

“看到这棵核桃树长势良好,我就放心了。”盘山村村民徐永忠轻轻拍了拍这棵曾经长在家门口的“老朋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从盘山村因生态地质灾害搬迁项目整体搬迁后,原宅基地要划为耕地,徐永忠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棵陪伴了他几十年的老核桃树,担心日后无人养护枯萎凋零。

“我们通过实地测量、查阅资料等方式,确定这棵核桃树树龄约为90年,可列入古树名木后备资源进行管护。”山丹县城市园林绿化中心副主任韩晓梅说。

古树、名木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科学、文化价值。2022年,张掖市建立古树名木调查工作联络员机制,采取拉网式调查和群众提供线索补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并按照“一树一档”原则,为古树名木建立了档案。

截至目前,全市有孤植古树212株,其中一级古树6株、二级古树34株、三级古树172株,古树群12处。

5 (1).jpg

位于民乐县六坝镇城隍台的一棵国槐铁干虬枝、巍然挺立,树龄610年。(资料图)

在张掖市林木种苗站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维护。“我们通过逐村、逐株、逐群对古树名木进行了现场实测,每棵树的胸径、坐标定位、照片等信息都很齐全,相当于给古树名木上了户口、办了身份证。”张掖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工作人员说。

历经千百年的古树名木因为环境、人为、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常常会造成主干中空、枝条生病甚至死亡等情况。守护古树名木,让一棵棵“森林活化石”焕发新的生机,则需要林草部门下一番苦功夫、真功夫。

“这棵云杉枝干上的针叶虽然有点发黄,但是下面的新梢长得旺盛,没有病虫害;这棵圆柏只要做好松土处理,浇点腐殖酸类肥料,加强管理养护即可。”张掖市林科院正高级工程师冯军仁、甄伟玲两位专家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为古树开出了“药方”。

为了及时发现并针对处理古树名木的生长健康问题,张掖市会定期邀请省市相关专家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现场会诊。

在甘州区上秦镇安家庄,两株“左公柳”枝条随风轻摇慢舞,似在讲述100多年前晚清名臣左宗棠率军在河西走廊上植树造林、斩驴护林的故事。

树下,崭新的防护栏环绕树干,醒目的古树保护牌立在围栏内,编号、树种、树龄、管护单位等信息清晰明了,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左公柳”典故的由来。

“这两株古树出现主干中空、部分枝干枯死的情况,我们通过修剪支撑、填充中空、打点滴输液、修剪树冠及枯枝、施肥复壮、根部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救治复壮措施,现在长势很好。”张掖市种苗站站长武应鹏说。

在张掖大佛寺外的广场上,一场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活动正在进行。大佛寺内,参天古槐古朴苍劲、枝繁叶茂,百年杨树高大挺拔,与古建筑相映成景。在大佛寺殿东北角的一棵“红军杨”下,一名导游向游客深情讲述当年红西路军战士征战河西、血沃祁连的悲壮故事。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承载者,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令在场游客无不动容。

从“望乡槐”到“红军槐”,从“左公柳”到“林公槐”,从肃王府遗址的侧柏再到高台县十坝村的“九头”胡杨,这些大自然留下的宝贵财富,犹如散落在河西大地上的颗颗绿色明珠,熠熠生辉。

“保护好古树名木,有助于推进历史文化的传承。我们要为古树名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全市每一棵古树名木留得住、活得好、长得美。”张掖市林草局副局长苗东说。

6 (1).jpg

生长在临泽县的一棵树龄达170年的刺槐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