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新林林业局以生态为底色,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荣的“两山”转化新路径。
党建引领凝聚转型合力
“两山”转化的成效,源于制度设计的精准发力。新林林业局成立特色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编制10余项政策性文件,为产业发展画好“路线图”,每年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投”等方式扶持多元业态。林场“一包N”机制让科级干部与职工精准对接,“土专家、田秀才技术人才库”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电子信息档案动态跟踪产业发展。新林林业局还组建“收货小喇叭”经纪人队伍,对接电商园学习直播技巧,让林下产品从“枝头”直达“舌尖”。
守护生态底色厚植优势
绿水青山是“两山”转化的根基。新林林业局以林长制为抓手,构建全域责任网络,卫星遥感如同“天眼”俯瞰林海,无人机穿梭林间实时监测,今年以来,全局已开展巡查500余次,让乱砍滥伐、违规用火等问题无所遁形。生态修复的接力赛持续上演。自1992年起,新林林业局三代林业人历时33年,将1万余亩、40万株西伯利亚红松从异国引种培育成林,不仅优化了树种结构,更培育出单株年经济价值可达数百元的“生态宝藏”。2024年,全局完成森林抚育22.1万亩,同步推进大兴安岭新林大青山泥炭藓湿地地级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向湿地公园转型,实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双赢。
林下经济结出富民硕果
如何让生态资源变成“活资产”?新林林业局给出的答案是:深耕林下经济,让职工在守护林海中收获红利。新林林业局构建食用菌、中药材、野生浆果等六大类特色产品体系。2025年,全局桦树汁采集量达381.4吨,带动职工人均增收2753元。深加工让林下产品“身价”倍增,金莲花经分拣包装制成“君子好逑”系列茶品、野生蓝莓加工成原浆,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野生坚果、黑木耳、灵芝等产品通过哈洽会等渠道走向全国。目前,全局建成1个野生抚育中草药材基地,带动32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实现了“越保护越富集、越利用越增值”的良性循环。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局
新林林业局将爱情元素与森林防火元素巧妙融合,以“中国爱情坐标点”为核心打造文旅IP,把防火栈道变成爱情步道,让生态景观成为打卡地标。景区运营半年便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带动200余人就业,形成“婚礼经济+生态旅游”产业集群。这种“森林防火+生态宣传+旅游体验”的三位一体模式,让游客带走伴手礼的同时,更形成了对生态价值的认同。
新林林业局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非不可兼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崔红霞 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