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河北省:加强草原生态治理 决胜“三北”工程攻坚

发布时间:2025/11/13 来源:《国土绿化》杂志

河北省将草原治理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重点辅助”的方针,以维护草原系统生态功能为主线,围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依法治草、依法兴草,制度引领、规划先行,科学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管理,不断推进草原分区分类治理,持续开展依法打击毁草专项行动,严格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有序防治草原有害生物,深入牧区开展草原保护普法和科教宣传活动,“三北”工程攻坚战任务区草原植被得到快速恢复,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得到巩固加强,全省草原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进一步筑牢了京津冀北部绿色长城。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完成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面积达688万亩,显著增强了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屏障。

4.png

加强“三北”工程区建设,张承坝上草原生态得到恢复。

坚持制度规划先行。制定印发《河北省关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意见》《河北省关于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河北省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若干措施》等制度性、政策性文件,编制了《河北省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发利用草原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有力有序推动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依法推进草原建设提供根本遵循。2021年印发《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地方性法规,为塞罕坝森林草原筑起一道法治“防火墙”。

同时,主动适应林草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决定》《张家口市禁牧条例》《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保护条例》《承德市关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性文件,填补了河北省草原地方性法规空白,为草原保护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草原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此外,丰宁满族自治县还出台了《丰宁满族自治县封育禁牧条例》《丰宁满族自治县坝上及接坝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农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和地方规划,明确了草原建设的目标,草原管理走上法治化轨道。

5.png

加强坝上草原保护修复治理,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场景。 王铁军摄

加强基本草原保护治理。坚持自然恢复和工程治理相结合,高标准实施“三北”“双重”(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生态保护支撑体系工程)等工程项目建设,选择重点修复区域,开展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松土施肥、典型区域治理,聚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确保“治理一片、见效一片、保护一片”,年均修复治理草原超过50万亩,推动形成健康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在全国率先制定草光互补、林光互补建设标准,巩固基本草原优化调整成果。承德市推行草原网格化管理,依托生态护林员制度和林长制网格,结合项目管护资金聘用的专职护草员,共同构建“一长+三员”责任网格6815个,让每片草原都有专人管护。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创新建立光伏开发与治沙责任绑定制度,开创“光伏 + 治沙”新模式,引导参建光伏企业配套投入3640万元,明确“三年完成200兆瓦光伏装机、一年治沙2.4万亩”的目标,构建起“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周边造林草”的发展格局,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6.png

开展大面积机械化施肥作业,保障草原质量。   宋连昭摄

截至8月底,全省“三北”工程累计完成草原修复治理317万亩,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位居全国前列,草原退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草原新质生产力在治理过程中持续提升。张家口市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持续巩固坝上地区休耕种草180万亩成果,察汗淖尔流域累计完成草原治理29.15万亩,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27万亩的规划任务,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实现了从“盐碱白”到“生态绿”的生态蝶变。

加大草原资源保护监管力度。采取禁牧休牧轮牧、天然草原改良、沙化土地人工种草等有力举措,确保草原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严厉打击毁草开垦、乱采滥挖、非法占用草原等违法行为,开展草原变化图斑判读,结合地面核查处置,确保草原资源安全。积极做好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机构改革以来没有发生等级以上草原火灾,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400万—500万亩,真正实现了鼠虫害“不暴发、不成灾”的目标。近两年来,全省共查处破坏草原资源案件300多起,开展禁牧行动1000余次,制止非法放牧行为500多次,完成6523个图斑自查,自查完成率100%,并对涉嫌违法的172个案件开展查处整改,有力遏制、威慑了破坏草原资源的不法行为。沽源县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开垦、乱占草原等违法行为,共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30余起,为其他各地依法打击破坏草原资源行为提供了借鉴。张北县开展2025年整治非法破坏森林草原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非法破坏林草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林草资源和生态安全。

7.png

依托草原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加快“两山”转化路径 。 王铁军摄

推进草业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培育草原文化旅游新业态,依托现有草原资源,发展景观草业、体验草业、市民农园及特色民俗等新兴业态。建成以张家口草原天路等为代表的草原旅游景点200个,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草原旅游服务年产值近2亿元,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开辟了新路径。沽源县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生态游”的林草文旅合作模式,成功带动1200余户种草农户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丰宁坝上的京北第一草原、七彩森林、大汗行宫、童话草原景区等众多知名旅游景点,每年举办坝上草原欢乐节、文化节、追梦节、草原赛马会、京津冀马术推广活动等各类活动,成功吸引游客超700万人次,年综合旅游收入达80余亿元,相关从业人数超5万人。张北县每年举办草原音乐节,打造了20万亩“花田草海”供游客观赏,开展草原歌舞、草原体验、策马扬鞭等趣味活动,今年1月至8月,累计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消费收入达60余亿元,仅音乐节3天就带动全县累计旅游消费收入6.26亿元。

河北省草原总面积达2845万亩。其中,天然草原面积为2829.67万亩,主要集中于中北部地区,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地草原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84%,其中牧草基地140万亩,年牧草产量约35万吨。截至2023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0.5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全省草业总产值为3.86亿元,2024年全省草业总产值为4.26亿元,草业总产值呈逐年递增态势。承德市域内中度、重度退化草原治理面积超过应治理面积的50%,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工程区内优良牧草比例由42.2%提高到5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6.9%,草群平均高度由21.6厘米提高到34.1厘米。张家口市通过全面推广免耕补播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草原植被盖度,全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2%,与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平,为历史最好水平。(李阳 刘力萍 谷建辉 王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