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绿色梦
发布时间:2018-04-17 浏览:1476次
人物简介:张俊民,男,1974年7月出生,1999年5月入党,果树学硕士,现任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科技推广科科长,2015年11月被派到平谷区大华山镇梯子峪村任第一书记。
“毛主席的手一挥,挥到哪里我们到哪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呼儿嘿哟……”张俊民哼着小曲,满怀到广大农村干事创业的激情,从一名普通林业人,变身“第一书记”,揽下“贫困村”这个“瓷器活”,志在当好精准脱贫的“金刚钻”。
圆梦
张俊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学里学的是果树学,工作也没离开林业,是个名副其实的“林业人”。
大学毕业后,热爱农村的那份初心始终没变。他一直梦想,能用自己所学的林业知识技能,为自己的山西老家做点事,改变家乡农村的贫困面貌。
工作以后,他曾借着从事林业科技推广的“便利”,邀请果树辩证管理学专家刘全保专程到村里面指导果树高效密植栽培,希望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但单纯解决技术问题,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
不过,他一直期待着能有一个机会——通过“大林业”直接改变让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村彻底改变面貌的梦想。
机会终于来了!
2015年8月,市里要选派“第一书记”支援农村建设。
毫不犹豫——张俊民第一个报了名。
在旁人看来,他生活安定舒适,本可以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享受他的小生活,而他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农村,选择了承担压力与责任。
“你是农民的孩子,熟悉农村;又是果树学硕士,搞的是林业推广,第一书记非你莫属。”单位领导为他打气。
“没事,家里有我。放心圆你的‘梦’去吧。”老婆坚决支持他。
背后的鼓励与支持,坚定了他的决心。
作为单位“骨干”,张俊民被市园林绿化局选派到平谷区大华山镇梯子峪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同事朋友劝他:农村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千头万绪,扶贫任务又那么重,你怎么还那么兴奋?
张书记微微一笑,感谢亲友的关心。其实,他心里在想,咱一普通林业人,能有这么一舞台,有机会去农村“干点事”,多好,多难得啊。
知道农村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千头万绪、扶贫任务重,张俊民还是充满了自信,充满了期待。
“拦路虎”
2015年11月18日,寒风凛冽。俊民同志兴高采烈踏上了梯子峪的土地,第一时间和村两委班子见了面。
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凉水”:
户不足50、人不到150,还都是“3861部队”。三面环山,有山山不秀、有水水不清;有绿不出彩、有人老残多;粮田百余亩,产品销路愁。
回到宿舍,屋里竟有小动物与他为伴!
因害怕这些不走寻常路的“虫类朋友们”与自己有肌肤之亲,他疯狂地挥舞着毛巾,上蹿下跳,抬脚鞋落,送它们去了极乐世界。本想找来笤帚打扫一下战场,无奈空荡荡的屋子只有张床,只好失落地蜷缩在被子里。屋里还没暖气,原本不爱生病的他还患上了感冒,又发展为肺炎,将近一个月才好。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此时的他,还是不免多了些不安:自己是个小科长,手头也没什么资源,在这当第一书记,还有点底气不足,还真不晓得后面还有多少难事在等着自己。
到村里的头几天,张书记热情满怀。几次去走访,村民不倒水不让座,对他的到来,不知是不欢迎还是有戒心。甚至还传出这样议论,“这个城里娃不过是来镀金,混两年就走了,干不成什么事。”
入村三个月,张俊民带着他的调研成果回单位汇报。会上,因为情况不明、思路不清、措施对策不对路,被一起帮助研究策划的站领导那个“臭”哇!
抛家舍业、辛辛苦苦,换来的却是一顿批。
张俊民鼻子一酸,眼泪不争气,夺眶而出。
市林业站时任站长施海开导他:“大家说你,主要是你这块情况摸的不细,想法也不切合实际。另外,到村里先做些让村民认可的事,他们才能接纳你,才愿意跟你说真话。放心大胆地去干,林业站支持你!”
俊民含泪点头,也暗下决心:用行动证明自己。
为家家户户门前种上了月季,村口种上了海棠花、油菜花,花墙花海成为梯子峪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深得村民喜爱,打造花园式村庄成为张书记到村后的第一件大事。
村民王大姐逢人就夸他们的第一书记,“这种领导不好找,从不摆谱,为大伙办实事,成宿熬夜,真心疼得不行。”
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
一年多来,张书记事必躬亲,与村干部一起认真调研做规划,调整结构谋发展,想法很多,但缺乏资金,无法实现,争取项目绝对不能等靠要。于是,压力山大的他,不停地探问题,定目标,寻思路,找资源。
与村书记一起看望老党员
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第一书记的足迹遍及全村的每一个角落,他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田间地头唠家常等方式,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很快融入了村子;他马不停蹄地争取项目,跑资金、开现场会,与百姓打成一片……
他以自己的真诚、热情、务实、肯干的作风点燃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赢得了村两委的信任和村民的敬重,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与区园林绿化局技术人员研究低效林改造
大桃产业是梯子峪的主导产业之一,村里却一直沿用传统的“大冠稀植”种植模式。作为果树专家,张书记劝导打算更新的村民采用“高效密植”新技术,但村民对这项技术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于是,张书记请专家到村讲课,带领村民到周边做得好的村去参观,最终村里计划改造的农户全部采用了此项技术,改造面积占全村果园的三分之一。改造的桃园两年后亩产将翻一番,达到8千-1万斤。
利用山地散养柴鸡是村里的传统产业。村里2003年成立了北京满山找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满山找”牌柴鸡蛋商标。张书记一直在考虑如何扩大销售,提高养殖效益。他积极与市科委联系,最后在科委农村中心的帮助下从中国农大引进了吃得少、产蛋率高的“节粮型蛋鸡”,品种的更新,起到了开源节流的作用,养殖效益增加10%。平时,他还会利用各种场合、线上线下等各种手段推介、推销村里的柴鸡蛋。
盘活村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张书记一直在琢磨的事。经过反复调研,张书记看到村口有两个水池子,决定再挖一个水池,利用山沟的高差以收集雨水为主发展循环水系,同时利用村里的山地打造“梯田桃林花海”、“桃花流水”、“桃花倒影”的特色景观,发展旅游产业。这个想法得到了镇政府、区农委的支持,“梯子峪桃花溪休闲农庄建设”(投资额452万)在区农委立项,目前已经开工建设。
与设计人员一起研究沟域景观建设
经过了这一番实践后,张书记准备将大桃种植、特色养殖、特色乡村旅游作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让“地”生“金”、让“柴”变“金”、用“绿”引“金”的三“金”战术,制定出“梯子峪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
张书记为山区百姓办实事的真诚打动了很多人,“娘家人”市园林绿化局各个兄弟单位纷纷从物料支持、项目帮扶上伸出了援手。
派出单位林业站提供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安排近300万项目资金支持村果园节水改造及村庄绿化建设;林保站提供3万根迷向丝用于桃树梨小食心虫的防治;造林处、治沙办协调安排低效林改造项目,提供丹参、果桑种苗10万余株;花卉处、联络处、花协支持月季种苗8千余株用于美化村庄;花卉处安排47万资金支持村庄绿化建设……
有了“娘家人”做坚强后盾,张书记的底气更足了,继续努力争取各方资源让村民得实惠。他带着自己为梯子峪村谋划的宏伟蓝图,一次次走进区、镇的有关部门请求支持。
截至2016年底,张俊民共为梯子裕村争取了7个项目,总资金超1400万元,人均约10万元。
项目落地,张书记看得更远。下一步,他计划在村委会开设农民夜校,将国学、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党的富民政策纳入培训范围,将体育健身、休闲养生纳入学习内容,逐步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
腾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键是怎么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用绿色环境带动乡土产业,创造更多收益,点“绿”成“金”。
两年来,张书记一直着力在改善村容村貌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做足功夫。
为专家讲解村庄规划
林业科班出身的他,在单位领导的提点下,一只手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做文章,另一只手立足现有实际搞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梯子峪村发展规划,把梯子峪打造成美丽生态特色村,探索着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几年后的梯子峪,将会焕然一新:放眼“梯田桃林花海”,春看桃花、秋赏油葵;三个蓄水池打造出“桃花流水”、“桃花倒影”的特色景观;开发“山涧流水垂钓”,处处留下一幅自然美好的生态旅游景观,实现着一个和谐生产,百姓富裕,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如今,张书记已经把梯子峪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的心早已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上,与这里的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半年后“第一书记”任期将满,最让他恋恋不舍的就是这里的百姓和梯子峪的发展。
他向村民们承诺,以后即使离开这里,也会一直当好梯子峪的宣传员、技术员、招商员,只要村里需要,愿做大伙脱贫致富的“登云梯”。